香江竹枝詞(續)
@
僵臥板床不自哀
冥思閣上有陽臺
腥風苦雨淒涼夜
納米窩居入夢來
@
兆萬平方山倒海
京千大廈上青天
平民淚盡紅塵滾
仰望層樓又一年
@
莫道東方錦繡多
寸金寸土苦如何
尋思可化身千億
一路土豪一路歌
@
安民廣廈萬千間
大庇窮人最亮顏
風雨天倫猶可樂
庫艮兆億越樓山
@
天上青天樓疊樓
深灣大戶淺灣候
比尼堅醉遊人厚
鐵馬圍牆好事頭
2018.12.23
網頁http://www.fu-rong.cn/
▼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德譽楷模陈国雄
七绝.悼陳國雄宗賢
(1)
金箫顾曲忆周郎
德譽楷模日月堂
大爱高歌骑鹤去
苍穹彩练万千行
(2)
陳國雄風歌大德
南音秋水痛親情
每尋詩卷哀聲悼
典範猶存感世人
陈国雄先生
生于1937年11月16日
逝于2018年11月10日
曾任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董事
香港福建体育会永远名誉会长兼南音组长
香港南安公会永远名誉会长
南安市海外联谊会顾问
武荣诗社名誉社长
南安市南音协会名誉会长
http://superchan101.blogspot.com/2017/05/blog-post.html
陈国雄生前简介(摘自:陈氏大宗祠)
陈国雄先生家住福建南安的“德星居”,大学毕业后从农从工,多才多艺,颇具传奇;1978年12月19日定居香港,经数年艰苦奋斗,发扬“拓荒牛”精神,事业拓展如意;更令其欣慰的是子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商办厂,又上层楼,人誉称群龙竟发,继往开来!
陈国雄先生伟岸刚毅,慈眉善目;诙谐爽朗,可敬可亲。今年,福建人民政府特颁文,表彰陈国雄先生心系桑梓,爱国爱乡,在改革开放以来为支援家乡建设,扶贫助学,繁荣家乡教育文化事业的突出贡献;并授予陈国雄先生金质奖章、奖匾和荣誉证书,以资鼓励。
现在,已不再担任香港龙星发展实业有限公司懂事长的陈国雄先生,既担任南安市海外联谊会顾问,又乐聘为武荣诗社名誉社长、南安市南音协会名誉会长等诸多社会职务;陈国雄先生关爱归侨眷属,热心致公事业,花甲之年愈加宏扬“孺子牛”精神!他既钟情于陈氏渊源的学术探究,又时刻关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如何继承,如何发展,如何打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陈国雄先生通观达变,须怀处稳,便将凡事交付儿郎,闲来寻根览胜,吹萧拨弦,和诗赋词……
由中国致公党南安市委会、武荣诗社、南安市南音协会编印的《陈国雄诗词唱和小辑》,其意义就在于交流磋商,有唱有和,以诗以文联宜更多更多的海内外诗朋弦友,为我市勃勃生机的新一轮创业,添砖加瓦;谨此也作为一份薄礼,献给尊敬的陈国雄先生和他的子子孙孙!
中共南安市委副书记 洪本地
***********************
陈国雄以治家立业著称,以爱国爱乡闻名,以慈善为怀令人敬仰,以睿智多才受人赞赏.当他把亲手创建的香港龙星发展有限公司懂事长的担子,交付其业已成才的儿郎之后,其文化艺术才华更为横溢而一发不可收.他闲来寻根览胜,吹萧拨弦,吟诗赋词,不亦乐乎!诵其诗词,既可领略到苏轼那种’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豪壮大气,又可体味到柳永那种“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娩深情,令人玩味无穷。
国雄以高的境界,阔的视野,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引吭吟咏故国家园,寄情祖国山川,盛赞侨乡巨变,欢歌南安市物质文明蒸蒸日上,精神文明与时俱进。其诗词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寓刚健于明快,蕴深刻于浅显。他往往借景抒怀,由景生情,充分展现其拳拳的亲情、友情、乡情及爱国情怀和放眼天下的广阔胸襟。
国雄以其诗词和南音的造诣,为武荣诗社和市南音协会分别聘请为名誉社长和名誉会长,与诗社同仁及南音弦友时有唱和。经本人牵头,并征得国雄同意,由中国致公党南安市委会、武荣诗社和市南音协会联合编此《陈国雄诗词唱和小辑》。这仅仅是个开头,相信随着我市的新一轮创业,经济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陈国雄诗兴遄飞,定将会有更多的海内外诗朋弦友与之唱和,对此,我深信不疑。我期待着拜读更多的庚和佳作!
中国致公党南安市委会主委 陈永强
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陳聯芬
忘怯与纪念—陈联芬
《一》
青史蒙尘沉似酒
保家卫国红心有
清风两袖本能攸
慷慨悲歌哀恨久
1)陈联芬 Chen Lianfen 字炼魂(1907~1989)。福建省南安市诗山镇杏塘乡人。
生于清光绪33年11月(即公元1907年11月)。
根据杏塘陈氏族谱记载:生于农历1905年11月19日;卒于农历1989年十月初八日。
近代华人生卒简历表记载:
生于1907年01月04日。卒于1989年10月07日。
国立政治大学毕业。
1928年开始在福建省从事党务活动,曾任国民党厦门市党部特派员,福建省党部执行委员,训练部部长,组训处处长,书记长。
1931年作为福建代表出席国民会议。
1937年7月28日 厦门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由国民党厦门市党部书记陈联芬担任主任委员。
1942年07月4日聘請為成立侨联籌備主任,7月22日选为福建省华侨联合会常务理事。
1943年08月14日至1945年01月25日委任为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1945年05月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946年在职福建省参议会副议长,11月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
1947年底出任福建省党部主任委员。
1948年03月至05月作为福建代表出席第一届国民大会,并为主席团成员。同年11月14日任福建省政府委員。
1949年去菲律賓當僑校校長。
农历1989年逝世。
根据其侄女陈妙香女士供联芬公逝世日子正确为公元1989年10月0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初八。
2)陈联芬在《民国廿五年厦门国货展致词》:
......中国是幅员辽阔,天产丰富的国家,最适合于经济发展的条件......
养成国人爱用国货的心理
......对本国的出品不分好坏,一概加以轻视,这种谬误的奴化心理,确是名族生存的致命伤!
时隔八十一年,这讲话乃足字字珠玑,针针戳肉。
文献一:国民党福建地方组织的演变
文献二: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文献三: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
文献四:福建省志(华侨)
3)出任廈门各界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加紧入侵闽南的准备,不断以飞机、战舰袭扰厦门。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厦门人民抗日情绪高涨,同仇敌忾。(联芬义奋填胸 :將其长子次子改名為同仇敌忾)
1937年07月28日,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选举执委69人,常委23人,国民党市党部特派员陈联芬任主任委员。下设宣传、募捐、慰劳、救护、救济、交通、侦察、粮食、国货、资源、财务等11个部。同年11月06日,上述前七个部改称工作团。中共厦门市工作委员会(简称厦门工委)根据中共中央“团结进步、争取中立、孤立顽固”的指示,采取公开合法斗争和秘密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团结广大爱国人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快就掌握了后援会的宣传和慰劳两个工作团的领导权。在共产党员施青龙、洪学礼、林云涛、谢亿仁等同志的领导下,宣传、慰劳工作团出版了《抗敌导报》等救亡刊物,并深入街头及农村开展演讲及文艺演出等抗日宣传活动,组织大规模抗日游行及募捐慰劳公演,发动群众开展献金献力,慰劳前线抗日将士及金门难民等活动。
文献五:厦门市志
《二》
唯亲不避任人贤
尽瘁为民顶上天
大德英雄巾帼宦
丹青未必使人传
1)福建抗战时间著名三大女干部之一黄楚云是陈联芬内妹。
1937年7月,黄楚云同志从上海返回厦门,就立即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这也是陈联芬全力支持的。
黄楚云于1933年参加共产党主义青年团,1937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她和胡镜冰(胡冰)一起在厦门妇女党支部所在地妙法林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当时,党组织交给妇女支部的任务是:争取参加即将成立的“中国妇女慰劳前方抗敌将士总会厦门分会”,掌握领导权,以便更广泛地发动广大妇女抗日救亡。因为黄楚云的姐夫陈联芬是国民党厦门市党部的特派员,凭此关系,她当上了筹备委员会主任。
文献六:謝怀丹(忆仁).我們是钢铁一群(黄楚云)
2)蔡若水是党外进步人士,他与陈联芬份属忘年之交。说确实一点:是在联芬关怀下成长。
当蔡氏在工运中特别利用其与陈联芬的关系,积极争取到以工会会员证代替身份证,从而为地下党提供了方便,掩护了他们的工作。......经费上长期支持地下党同志,而且省公路工会及蔡住处长期作为地下党的联络点,中共地下党负责同志辜仲钊、粘文华等经常长住蔡家。临解放,蔡若水先生在粘文华及辜仲钊同志的影响、要求下,毅然留在大陆,迎接解放厦门的贡献能力。
蔡是永春人,联芬祖家诗山,离永春州仅二十公里。
当年蔡若水先生与周吉卿小姐的结婚,主婚人为陈联芬,三位花童花女都是陈联芬子女。
3)抗日爱国志士李维修是陈联芬好友,日军悬尝三万大洋取他首级。在一次抗日募捐演讲中太过慷慨激昂,不幸跌倒,摔伤头部后去世。他儿子李秉亮才十三岁,子承父志,在联芬支持帮助下加入抗日军队,英勇杀敌,抗战胜利时成为厦门受降官员之一。
4)陈联芬提携梁清钧,林瑶珅,陈鸿钧等虽贵为七品芝麻官,但都是两袖清风,这些真正父母官在非常时期,抗日杀敌,地方民生无不鞠躬尽瘁。当时有族亲建议让他五弟当保长,他决对不肯。他们兄弟五人要建一座房子,就因护厝一角地属别人的难以完整。
文献七:方志
《三》
封将云台路不还
风流热血大山间
唏嘘劲直孤松柏
拥抱成蹊桃李颜
在菲律宾侨校貢献
陈联芬先生是以中委身份居留菲律宾,故聘为行政校长,洪文章先生为名誉校长,后又由吴远先生代之。
一九五一年,生员大增,兰佬中华商会诸理事与陈联芬校长发起筹募基金,建筑校舍。同时。增办中学和幼儿园。
一九七六年,侨校菲化,学校原英文名“Lanao Chinese School”改为“Lanao Chung Hua
School”。学校教育以中菲文化并重,培养菲华社食的优秀人才。
文献八:菲律宾侨志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民国廿五年厦门市国货展览会开幕陈联芬致开幕词
开幕词
今天为本市国货展览会开幕之辰,本人得以参加这个最切实际救国运动的盛会,深感荣幸,对于国计名生前途更觉无限的希望,我们晓得一个国家的兴盛衰替,其故虽非一端,而经济力发展与否,厥为最根本的原素。因为经济力是社会组织的基层,经济力的发展倘若、受阻碍,整个社会组织的机构,亦将随之而动摇,所以经济的问题,可说是社会领城的基本问题。经济问题不能彻底解决,一切的社会问题,也就无法解决,势必至于险象环生,纷乱叠起,使国计名生,日趋于艰难窘迫之境,自然谈不上生存于这竞争猛烈的世界。
中国是幅员辽阔,天产丰富的国家,最适合于经济发展的条件,祗以过去全国的聪明材力,都集中于精神创造,对于物质文明,很少有人注意,致经济力的发展,异常迂缓,数千年来,虽有不少朝代的更迭,而生产关系却永远停滞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面不能向前突飞猛进,自西欧产业革命以还生产手段急激的改良,并不断地开拓了交通的利器,价廉物美的商品,冲破额所有落后国家的城壁,中国自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开关自守的锁国主义,亦为其所摧毁,于是门户洞开,帝国主义者价廉物美的商品,便源源输入,并榨取我国的原料,运回加工制成精美的洋货,再运到中国变卖没,这样一进一出之间,便剥夺我国无数的金钱,仅就贸易而言,每年入超的数目,恒达四五万万元以上,帝国主义者,复利用优越的政治势力,强迫我国缔结许多不平等的条约,把持关税的特权,阻扰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此处更挟其雄厚的资本在我国各重要地方,建立工厂,利用我国低廉的工资,和原料品与免缴出入口税款之便,籍以畅销其商品,举国同胞,受此蝉脂竭髓的榨取,已觉不胜其痛,而且帝国主义者,复常以优越的武力,励行屠杀政策,以掩护其经济的侵略,国人益加痛恨,于是接连爆发,好几次的抵制外货运动,以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不过因为中国生产,名族工业极为幼稚,除船来品外,国内各重要的生产部门,差不都均操在帝国主义的手里,国民衣食住行的日常用品,都要受帝国主义生产的支配,所以每当抵制甲国的货物便去购买乙国的货物,结果前门拒狼,后门进虎,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绝少裨益,而且一般奴化的奸商,复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肆意破坏抵货运动,因此国人五分钟热度一过为水消雪融,依然屈服销沉在帝国主义的狞笑冷嘲中而静止下去,所以仅是消极的抵制外货,还不是根本的办法,必须以积极的整个的,有组织有计划之提倡国货运动,才是最彻底和最有效的具体办法,兹特盘举数点以作今后大家共同努力的参考。
(一)发展国货工业:中国因受帝国主义经济的侵略。致生产落后,国家建设,不能突飞猛进,迎头赶上先进的国家,今后要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得以独立发展,厥唯集中全国的聪明才力,淬励于国货工业的发展,一面鼓励国内的殷实富商贾及海外的富豪,侨胞,踊跃投资,一面要用政治的力量,铲除国货工业发展的障碍,同时对于国货的制造,尤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改良生产的技术,使其日新月异,精益求精。则出产丰富物质优美,国人自然乐于购用,销路自必日臻畅通,自不难抵塞外货之内流,挽回利权之外溢。
(二)养成国人爱用国货的心理:国人一向之欢迎外货,固然由于中国生产事业之不发达,日常生活的用品不得不仰给予外货,可是大部份的国民,亦是为好新奇,尚奢华的心理所支配,以致推重外货,和迷信外货,对本国的出品不分好坏,一概加以轻视,这种谬误的奴化心理,确是名族生存的致命伤,故今后要提倡国货,必先打破这种迷信外货的谬误心理,同时尤要养成爱用国货的习惯,我国工商业虽尚在幼稚时代,一时未能满足个人生活,欲望,但各个人假能抱定宁可因陋就简要用国货,宁可出价稍贵要用国货,则幼稚的工商业,便将因国人的争相购用,而日臻于繁荣之境,应知今日中国的危机,全在国民经济的残破,国人果期救亡图存,惟有致力于生产建设,以发展名族的工商业,凡属中华民国的国民谁都有提倡国货购国用货的义务,总理说:普通国民对于别的事业不容易做到,至于不做外国人的工,不去当洋奴,不用外来的洋货,提倡国货,不用外国银行纸币,是很可以做到的这些话每个国民都应牢牢记住。
最后深望大家认识,当前的国难其严重的程度,已到了整个名族生死存亡的罐头,提倡国货既是最实际的救国运动,大家目应切实推行,勿徒敷衍了事,本市为华南通商的口岸,货物转运的枢纽,各界人士尤须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义,生产者努力制造国货,商业者努力贩卖国货,消费者努力购用国货,务使需供调剂,名族的工商业,日形发展国计民生日趋富裕,始可用国力于生存竞争的漩涡,以争取最光荣的胜利,是所深幸云。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和平世界福攸攸
這世界恐慌悲催又焚怒
偈语
恩恩怨怨無盡頭
慷慨悲歌熱血酬
殺戳深淵哀漠野
和平世界福攸攸
1.)
出鄉作
決然去國向天涯
生别又兼死别時
弟妹不知阿兄志
殷勤曳袖問歸期
這首詩作於1860年,水户藩武士佐野竹之介决定刺杀幕府的大佬井伊直弼时,借此表達内心之悲傷。
2.)
風瀟灑兮 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 不复還
探虎穴兮 入蛟宫
仰天呼氣兮 成白虹
公元前227年,荆軻带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国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为荆轲送行,場面十分悲壮。好友高漸離擊筑,荆轲和着拍節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還”,这是荆軻在告别時所吟唱的詩句。
3.)
重泉掩淚見徵王
啼血雌鵑祗自傷
憑借偉靈如再世
願身千臂臂千槍
這是當年越南抗美時代從《南方來信》中讀到的一首詩,意思再清楚不過,然,現在卻無從稽考。更吊詭是當年越南抗美,咱出盡八寶,徒勞無功,甚至大動干戈,反目成仇。為了什麼?首句“重泉掩淚見徵王”,網上查下,一目了然......
結束語
到了最後關頭,咱們唱著:血染的風采......
偈语
恩恩怨怨無盡頭
慷慨悲歌熱血酬
殺戳深淵哀漠野
和平世界福攸攸
1.)
出鄉作
決然去國向天涯
生别又兼死别時
弟妹不知阿兄志
殷勤曳袖問歸期
這首詩作於1860年,水户藩武士佐野竹之介决定刺杀幕府的大佬井伊直弼时,借此表達内心之悲傷。
2.)
風瀟灑兮 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 不复還
探虎穴兮 入蛟宫
仰天呼氣兮 成白虹
公元前227年,荆軻带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国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为荆轲送行,場面十分悲壮。好友高漸離擊筑,荆轲和着拍節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還”,这是荆軻在告别時所吟唱的詩句。
3.)
重泉掩淚見徵王
啼血雌鵑祗自傷
憑借偉靈如再世
願身千臂臂千槍
這是當年越南抗美時代從《南方來信》中讀到的一首詩,意思再清楚不過,然,現在卻無從稽考。更吊詭是當年越南抗美,咱出盡八寶,徒勞無功,甚至大動干戈,反目成仇。為了什麼?首句“重泉掩淚見徵王”,網上查下,一目了然......
結束語
到了最後關頭,咱們唱著:血染的風采......
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香港南安公會熱烈慶祝國慶六十九週年暨廣澤尊王千秋聖誕聯歡晚會
香港鳳山寺今天在大廣場舉行盛大慶祝廣澤尊王千秋寶誕儀式。
儀程有請神賜福,消災賜福,慶壽賜福大典。
由早上開始,人們已經陸續從港島,九龍,新界,深圳,澳門湧到,今年參與信眾創十年來紀錄。
晚會更是活動高潮:
香港南安公會熱烈慶祝國慶六十九週年暨廣澤尊王千秋聖誕聯歡晚會,筵開一百六十席,二仟多位來賓,盛况空前。
鳳山古寺,群賢必至。
台上貴賓,良賢大德,公會領导,香港鳳山寺董事局成員共計六十多位。
公會還組織多架旅游巴,分别由北角,西環,觀塘,荃灣,九龍塘接載鄉親前来參與盛會。
多位嘉賓發言完畢,
大家一同舉杯祝福世界和平,祖國繁荣,創新发展,一日千里。人民幸福,安居樂業!
祝福香港鳳山寺廟宇,早日完成。
鳳山文化,發揚光大,鳳山精神,立德樹人。
大會圓滿成功!
大家興高彩热品賞著名閩南菜式。
(图.文由香港鳳山寺管委會秘書處提供)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
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梁瑞基故事
一
案头放着由梁毅编着、梁披云题写封面、新加坡南安会馆再版的丛书——《梁瑞基》第一集,这是笔者同学梁军惠赠的珍贵纪念册。梁军梁毅昆仲都是本文主人公梁瑞基之孙。
梁瑞基深孚众望,生前曾任南安县政协常委,南安县侨联会副主席,诗山侨联主席、致公党诗山支部主委、诗山中学校董会董事长、南侨医院董事会董事长、五星小学校董会董事长、成功中学和侨光中学校董会董事。他创办诗山侨联、诗山中学、致公党诗山支部、南侨医院、五星小学等,功不可没。
泉州市著名地方史专家、享有“泉州通”美誉的陈泗东,生前题词盛赞梁瑞基先生:
“诗山俊彦,侨界贤才。”
如此高度评价,梁瑞基当之无愧。
梁瑞基,字征祥,号仰族,清光绪丁酉年十一月初八(1897年12月20日)生于南安市诗山镇凤坡村九鼎自然村。梁瑞基没有显赫的背景,家世清贫,势单力薄,其高祖、曾祖、祖父三代都是单丁传代。更令人痛惜的是,这三代男丁同样寿命短暂,只有三十出头即夭折。为了子孙后代能摆脱这种“魔咒”,希冀平安长命,祖母吕富娘给她两个儿子(即瑞基父亲、叔父)各取一个乳名,老大梁汪洋叫虾蟳;老二梁丕江叫水蠘。梁汪洋7岁时,瑞基祖父梁新万年仅31岁即告别人世。幼年失怙乃人生最大的不幸,父亲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仅靠手工的微薄收入,抚养两个儿子,艰难度日。后来,叔父梁丕江又早殇(仅为16岁),祖母也相继过世。过去,农村封建宗法意识根深蒂固,传宗接代情结坚不可摧,讲究强房大祧,家兴族旺,血脉传承,香火延续,而人少丁衰的梁家自然要直面传统世俗的歧视与宗法观念的揶揄甚至欺凌,日子就在物质贫乏与精神歧视的双重煎熬中度过……
为了改变家庭困境,梁汪洋长大后第一次闯荡马来西亚谋生,而后回家娶妻成家,长子瑞基、长女梁碰相继出生。梁汪洋对母亲极其孝顺,生尽其养,殁尽其哀,但依然没有真正逆转家庭命运的怪圈。逆境奋起,玉汝于成。在凤坡村九鼎乡流传着一个励志故事。话说有一天,梁汪洋拿出一口五斗瓮,在自家门口埕当着众人摔破并发誓:“如不会发达,我不回这个家门!”于是,清咸丰乙巳年(1905年),在母亲辞世后,梁汪洋守丧期满再渡南洋。这次他携妻带子,一家四口远渡马来西亚槟榔屿谋生,在一个名叫“大路后”(Jaian Perak)的地方从事养猪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披蕉风椰雨,经历了十年艰苦奋斗,积累了一定财富。在槟城十载,梁夫人又生下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后回国又生下第四个女儿。这样,膝下二男四女,梁家终于改写了世代单丁的窘况。民国4年(1915年),梁汪洋带着一家人衣锦荣归。
第二度南洋之行,成为梁家全方位改写人丁、经济、地位等各方面状况的拐点。
二
毕业后,瑞基先后在诗、淘、码一带乡校穿梭任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国家积贫积弱。瑞基深感迷茫,决心寻找新的希望。1926年,瑞基二度闯南洋,到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创业,创办新瑞兴(Soei Hien Hoo)布行,生意兴隆。他在菲律宾的小弟梁深纯也前往印度尼西亚帮忙,兄弟齐心合力,事业日益兴隆。随着人丁的不断增加,老家原来的老房子已经人满为患了。1936年,瑞基在老家择地建造一座新楼房。此时母亲吕钦老人家年届花甲,却是家族上推数代人中最高寿者,故取厝名“寿萱堂”,寿颂成仁宇,萱开不老春。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大书法家于右任曾馈赠墨宝,题写堂号,蓬荜生辉。后来,于右任又题词惠赠瑞基:“雄剑挂壁,时时龙鸣,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三
梁瑞基身材魁梧,潇洒干练又和蔼可亲,颇具长者风范。他曾经在“寿萱堂”楼上自题“更上一层,聊堪四望”,足见他志存高远,襟怀开阔,格局大气。
瑞基崇文尚教,乐于开化民智,育才济世。早在上世纪廿年代末,鉴于自己乡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学子上学困难,瑞基即提倡在本角落增设小学,并组成校董会,主持建校筹备工作,敦聘校长、教员开班授课,使用新式教材,教化乡亲子弟。
在农耕文明社会,圣贤的教化、经典的传播等,均以文字为载体。敬惜字纸表达了中国人对文化的天然敬畏,这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民族心理与道德规范,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习俗。因此,古时绝对禁止将写有汉字的纸张(即“字纸”)等同于普通垃圾处理。乡间便多建有字纸亭(敬字亭、惜字亭),各家各户把不用的字纸集中到亭中焚烧。梁瑞基与乡间文化人自发组织敬文社,每逢孔子诞辰日(农历八月廿七日),敬文社成员轮流主办酒礼,将焚烧后积存的大量纸灰送往溪埔,举行祭拜仪式,宣读祭文,把纸灰抛入溪流中。
瑞基思想开明进步,不墨守成规,力倡移风易俗,树立崭新风尚。女子缠足是中国古代摧残妇女天性的一种封建陋习,当时乡里有一位顽冥不化的妇女,强制14岁的闺女缠足,致使她痛苦不堪,放声大哭,独坐厅角孤苦无助。恰逢瑞基散步路过,闻声而入,见此惨状,遂手持剪刀,剪掉捆绑的布条,解开缝紧的线步,恢复自然形状,女孩破涕为笑。解除了女孩终生残疾之苦,长大后,这位农妇对瑞基感激不尽,称其恩人。
1950年,瑞基三媳妇吕雪娇19岁时嫁给瑞基三子、时任小学教师的梁世柳。第二年,吕雪娇生下第一胎,是女孩。女儿两周岁后,高小毕业的吕雪娇向祖母、公婆、婶婶提出请求,希望继续上学,长辈们居然一致同意,婆婆照顾小孙女。这样,吕雪娇就没有后顾之忧地读完成功中学三年初中(与国际著名学者刘再复同班)。又征得长辈一致同意继续深造,旋即考取南安一中,读完三年高中。毕业前夕,吕雪娇身怀六甲参加毕业考,考完后即在丈夫陪伴下到县城医院生下第二胎(男孩)。翌年,婆婆照料尚未满周岁的男孩,吕雪娇又考入泉州医专,三年后毕业,又生下第三胎,后就职南侨医院。吕雪娇求学、生育的经历一路顺风,未遇多少曲折,充满传奇色彩,实在罕见。这固然表明吕雪娇笃志求学,进取不歇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更凸显梁瑞基一家开明和谐、诗书传世的家风,委实令人钦佩。
梁瑞基其弟梁深纯结婚时,瑞基操持婚事,筹办新式婚礼,文明热闹,轰动乡间。 1959年9月,瑞基令堂吕钦老太太寿终正寝,享年82岁。然时逢贫穷年代,百姓生活极为困难。诗山侨联、致公党诗山支部、乡里等单位人士组成治丧委员会,瑞基带头革旧鼎新,丧事简办,不摆宴席,不讲排场,力戒铺张浪费,亲朋戚友所送的白金、布轴一律辞退。出殡仪式庄严而简单,为农村提倡新型丧俗,改革陈规陋习,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目睹农村愚昧,封建观念严重,甚至豪强作恶,欺压百姓,瑞基到处宣扬老祖宗的训诫:“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有余殃,殃尽必昌;为恶必灭,为恶不灭,祖有余德,德尽必灭,”他践行孝道,事亲至孝。当时,高龄老母老病缠身,卧床不起,瑞基履行长子的职责,在家晨昏守候,服侍在侧。为母亲梳头洗脚,喂汤奉药,端屎端尿,悉心照料体贴入微,务使母亲宽怀静养,安度晚年。瑞基的孝行备受乡亲的夸赞,给子孙留下了典范。
四
经过22年的海外艰难打拼,事业的基础逐渐稳定,梁瑞基就把印度尼西亚新瑞兴布行的商务交由小弟梁深纯打理,毅然于1948年回国。一方面照料老母亲,一方面参与社会事务。
共和国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海外侨胞扬眉吐气,瑞基备受鼓舞,干劲倍增,满腔热血地投入侨乡公益事业的建设之中。人生的角色开始转向社会公益,走上了造福桑梓也历经坎坷的漫漫历程。梁瑞基急公尚义,建树多多,誉满侨乡。他主动参与诗山侨联、诗山中学、致公党诗山支部、南侨医院、凤坡五星小学的创办工作,不辞劳苦,付
出巨大心血,贡献卓越,蜚声海内外。
1.创办诗山侨联会
诗山侨联会成立于1952年6月4日,仅比洪濑侨联会晚一个多仅比洪濑侨联会晚一个多月,是福建省创办时间最悠久、位列第二的基层侨联会,至今已经走过65年的沧桑历程。 众所周知,诗山镇是福建省重点侨乡,16万多的旅外乡亲遍布20多个国家与地区,全镇70%以上家庭系侨眷属,“侨”历来是诗山镇得天独厚的一大品牌优势。曾经有一位老归侨这样形容海外诗山人“脚踏亚太地,耳纳天下情”,何等豪壮,何等激越。乡镇侨联作为海外侨胞和归国华侨的温暖之家,它为谒祖寻根,传递乡情;为凝聚侨心,汇聚侨力;为政府落实统战大政方针和侨务政策,搭桥铺路,穿针引线,成为一方不可或缺的沟通平台。
有鉴于此,梁瑞基、黄昌炽、黄荣显等富有威望的侨界人士,率先发起,调动各方力量,经过充分筹备,终于成功创办诗山侨联会,这是南安侨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福建基层侨联史上也谱写了开创性的一页。梁瑞基作为牵头创办诗山侨联的有功之臣,忙碌公务却从不领薪,从不报酬,以全义务精神积极工作,公而忘私,淡泊名利,品格令人动容。瑞基与侨联负责人经常深入乡下,宣传党和国家的侨务政策,访问归侨侨眷,倾听心声,嘘寒问暖,协助政府妥善解决困难。瑞基牵系侨乡,知侨为侨,情暖侨心,令广大海外侨亲与归侨、侨眷非常满意,赢得他们的充分信任。
1955年,承蒙旅印侨亲与侨眷属慷慨解囊,择址山头街建造诗山侨联会二层办公楼(即今诗山侨联会所在地)。后来,南安县侨联会成立,梁瑞基从1956年至1966年,连任四届10年副主席。由于时代局限性,当时社会上把侨务工作视为畏途,思想上带有“左”的印记,贯彻侨务政策颇有难度。诗山侨联会敢于突破禁区,迎难而上,协助政府认真调查,核对材料,对土改时错划的成分给予彻底纠正,经济上该退的一律退,团结广大归侨侨眷。诗山地区当时普遍成立侨属工作委员会,诗山侨联协助各村开展活动;还不定期出版内部刊物,介绍侨乡新变化,激发华侨爱国爱乡热情,鼓励他们为建设祖国和家乡做出贡献。
1956年新加坡某报有一位诗山籍记者,回家乡采访,这在当时极为鲜见。瑞基接受采访时现身说法,用对比鲜明的活生生实例,说明新中国建立前后归侨侨眷生活的巨大变化。记者在诗山逗留一星期,耳闻目睹瑞基所介绍的实情,回国后发表一篇真实的通讯报道,使海外侨胞对新中国和家乡的巨变增进了认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诗山侨联牵挂侨乡人民,体恤民间疾苦,主动联系海外侨亲,募集善款,发放大量粮油物资,扶危救困,雪中送炭,使家乡百姓久旱逢甘霖,帮助他们共渡难关,同克时艰。这件善事在海内外产生良好的影响,至今传为佳话。
新中国建立以来,诗山侨亲、台港澳同胞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资达5亿多元人民币,为祖国和家乡建设作出无私而杰出的贡献,诗山侨联为此立下殊勋。2002年,诗山侨联会在原址翻建,一幢建筑面积2758平方米的五层大厦拔地而起。2011年又筹资200多万元人民币,创立诗山侨联基金。前年,福建省侨联主席王亚君参加诗山侨代会期间视察诗山侨联,曾经称赞:一个乡镇拥有这么大的会所和如此庞大的基金,这在全省是独一无二的。 诗山侨联能有今天的可喜局面,梁瑞基的奠基性功绩值得后人缅怀。
2.创办致公党诗山支部
中国致公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主党派,成员以归侨、侨眷为主。诗山具有独特的侨乡资源优势。1957年3月,成立中国致公党福建省工作委员会。10月,梁瑞基成为刚创建的致公党泉州市委员会首批七位委员之一。其时,致公党福建省工作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陈其挥,莅临诗山考察调研侨情,策划建立基层组织。致公党诗山支部与致公党福建省、泉州市两级委员会同年成立,梁瑞基作为主创成员,不负重托,立下头功。当时,诗山支部辖永春、码头等地致公党员,成员共13人,办公地址设于诗山侨联会,梁瑞基首任支部主委。
致公党诗山支部(今为致公党南安市第二支部)是1956年南安县政协建立后出现的第一个南安县基层民主党派组织。从此,致公党组织在南安落地生根,致公党人以实干有为的崭新风貌,活跃于南安各行各业。诗山致公党员同心同德,任劳任怨,充分发挥与海外侨亲血缘亲缘、同窗好友等千丝万缕的关系,牵线引路,凝聚侨心,争取侨力,为诗山侨乡社会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58年冬,诗山支部通过成员黄荣显沟通了海外的特殊关系,广为筹资,在著名的诗山公园内建造容纳近千人的诗山影剧院,成为诗山大型会议与文艺演出的场所,活跃侨乡文化生活,成为当时诗山主要的公共文化设施之一。
3.创办诗山中学
新中国建立后至诗山中学创建前的七八年间,方圆90平方公里的偌大诗山,没有一所正规的公办中学。1957年5月间,以梁瑞基、黄荣显诸先生为首的有识之士,积极倡议筹建中学,四处奔波,宣传鼓募,发动诗山、码头、蓬华三乡镇华侨、侨眷捐资办学,借诗山林柄祖宇、林柄小学校舍、诗山公园公产房创办“南安县华侨子女第二中级文化学校”。由诗山侨联会牵头成立校董会,梁瑞基出任第一届董事长,致公党诗山支部一些成员在其中任职,梁敬翁、黄荣显任副董事长,李锦旋任秘书,陈永颜、陈春祝任董事。学校自筹经费,自聘教师,招收来自大诗山五个乡镇(诗淘码蓬眉)的生员近200名。海外侨胞欣闻,称此举具有远见卓识,为侨乡人民,为海外侨亲解除后顾之忧,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1958年5月,学校更名“南安县诗山中学”。1961年8月被批准,由私立改为公办。从此,诗山大地终于有了第一所正式的公办中学。尔后增办高中,成为完全中学,谱写了诗山教育史上新篇章。
4.创办南侨医院
笔者从诗山中学前校长陈景平家中,看到一组1958年夏南侨医院奠基典礼的珍贵照片。照片显示:在荒山坡劈开的一条土路上,一个女孩举着一面旗在前引路,一队人马敲锣打鼓,后面跟着零星的人群,撑伞戴斗笠。山坡旷地上布置着一个非常简陋的会场,背景布正中均悬挂着毛主席画像以及两侧的五星红旗;横幅写着“南侨医院奠基仪式”,上方也悬挂着毛主席画像;两侧立杆分别张贴着“南山寿龄病家得福”“侨胞捐建医院奠基”斗方字样。参加的人士围坐在一排用布盖住的长桌边,梁瑞基站起身手拿稿子讲话。四周站着一些围观的群众,还有几个脱光上身的孩子。
梁瑞基侄媳、福建医学院毕业生黄碧如,当时代表医务界发言。据她回忆,会场虽然简易至极,但奠基典礼却是颇有仪式感,共进行了10多个议程,包括鸣炮、唱国歌、向毛主席敬礼……可见,社会各界对南侨医院创办的期盼,以及倡建者的高度重视。
为了解决侨乡人民缺医少药、治病困难的问题,1958年,由诗山侨联会、致公党诗山支部发起筹建南侨医院,梁瑞基、黄昌炽、黄荣显、梁敬翁、陈永颜、李锦旋等人组成南侨医院董事会。南洋侨亲吕俊诚、余秉山、黄欲水、黄三多、苏式贺、白秉志(安溪县)等热心捐建,梁瑞基家乡凤坡村九鼎旅印宗亲慷慨捐寄药品、床褥等大量医院用品。为彰扬华侨善德,故取名“南侨医院”。
南侨医院择址今山二村一片山坡,于1958年举行奠基仪式,建成了门诊综合大楼和平屋宿舍并启用。内设内科、外科、中医科、西医科、小儿科、五官科、化验室、X光室、住院部等;还从印度尼西亚进口一些医疗设备、药品、铁病床、床褥(100条)。随后印度尼西亚华侨又捐资添置重要设备和贵重药品,如当时国内最紧缺的盘尼西林和X光机,以及一部德国三角牌轿车。同时,为了保障医院正常用电,还在前山村(后山)捐资兴建水电站,架设专线,专供南侨医院用电。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何香凝惠赠墨宝,亲笔题写“南侨医院”。
如今,南侨医院的医疗服务范围,覆盖了大诗山五个乡镇30余万人口,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为协作医院,成为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于一体的二级乙等综合医院。
附录(文:梁毅):
1) 梁瑞基先生于1960年创建五星小学,共建有12间教室,6间教师办公室还有膳厅,操场等,设备齐全完善。五星小学到了1975年,增办附属初中班,连外乡的学生也前来就读,可见学校的历代师资雄厚,学校常获得先进单位和优秀教师等多种奖项。从旧照片中,也可以看出昔日的辉煌。在这间学校也培育出无数的英才和国家的栋梁之材。
2)2018年元月,由福建省侨联通知,梁瑞基先生被选入即将出版的《共和国归侨》一百个杰出名人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