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http://www.fu-rong.cn/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福建神明在台灣調研紀要(續3)

暑期闽台民间信仰实践调研心得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08级欧语系德语专业杨小娟 

最初接触这个实践调研课题的时候,心里很激动,觉得这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关于民间信仰的实践考察,而且也是我的人类学道路的延伸。
这个选题的角度很好。随着两岸关系的稳步向前迈进,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文化亲缘关系将进一步得到体现和加强。由地理和人文关系决定,这种文化亲缘关系首先就体现在台湾和福建。而民间信仰作为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研究和了解闽台文化尤其具有参考价值。
作为一次暑期调研,我们此行的调研目的是通过两岸地区民间信仰的相互比较,进一步摸清民间信仰在两岸地区的分布情况,在具体的社会脉络中了解民众的感觉和信仰观念,进一步阐明闽台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和了解民间信仰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的作用。
从古至今,闽台民间信仰就特别发达。林立的宫庙、成百上千的神灵、频繁的宗教活动、众多的信徒构成闽台民间信仰的基本内容。
两岸民间信仰的联系可以追溯到远古社会。由于闽台之间仅一海之隔,聚居在福建的闽越族又是一个善于舟楫的民族,所以有不少闽越人驾船或漂流到台湾去,闽越族的蛇图腾也传入台湾,成为台湾原住民的主要信仰。
汉代以后,随着闽越国的灭亡,福建与台湾的来往一度中断,由于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闽台经济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呈现出不同步发展的状态。宋代以后,闽台文化又开始汇合,经过长期的交往和融合,大约在清代乾嘉年间才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闽台区域文化。闽台区域文化的形成过程,贯穿闽人大批移民台湾的始终。在台湾的汉族移民中,闽南人占全岛汉族人口83%左右。
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历史是福建文化移植到台湾并在台湾进一步发展的历史。在福建文化移植台湾并在台湾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福建民间信仰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两岸的民间信仰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形式是福建民间信仰通过分灵、分香、漂流等途经传播台湾后,台湾分灵庙则定期到福建祖庙进香谒祖。改革开放以来,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有了新的发展,除了成千上万的台湾信众前来福建祖庙进香谒祖外,福建祖庙的主神也应邀频繁赴台湾巡游,接受信徒的顶礼膜拜。
闽南地区民间信仰繁多,主要有妈祖信仰、广泽尊王信仰、清水祖师信仰、保生大帝信仰、关帝信仰、城隍信仰、陈元光信仰、青山王信仰等。这些民间信仰,随着闽南人移居台湾,而带到了台湾予以传播,也就形成了台湾同胞的民间信仰。
通过前期系统的对闽台地区的民间信仰的收集归类和整理,我们此行主要选取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代表,:妈祖信仰、广泽尊王信仰、清水祖师信仰和保生大帝信仰作为调研对象。
台湾同胞信仰、奉祀妈祖最为虔诚。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1662年),泉州人就在台湾建起了台南天妃宫。1668年又在鹿港建起了鹿港天妃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收复台湾后,他向康熙皇帝上奏,认为“泉州神女天妃显灵,协助平台有功”。次年,泉州的“天妃”升格为“天后”;施琅在台湾的台南建造大天后宫;随后,又在台湾的台中、嘉义、淡水、彰化等地,建起了从泉州“天后宫”分灵出去的天后宫多座。因为台湾是个海岛,妈祖又是海上救苦救难的“女神”,所以妈祖信仰遍及台湾各地。从偏僻的乡村到繁华的城市,到处都建有妈祖庙。
我所在的小组主要做的是清水祖师庙的采访。
清水祖师(10371101年),俗称“祖师公”,俗姓陈,名普足,永春小姑乡人,自幼落发为僧。他祈雨禳旱,施医济药,修桥造路,为民众所景仰。后驻锡于清溪(即“安溪”)张岩(即今“蓬莱”),因见岩之左右清泉四时不竭,乃把“张岩”改名为“清水岩”。他也被民众尊为“清水祖师”。圆寂后,被民众奉为神灵,希望他庇佑大家四时安康。
据相关的管理人员介绍,清水祖师已经成为台湾的重要宗教信仰之一。台湾的清水祖师庙有近500座,信徒则有1000多万
我们去的台湾清水祖师庙是小金门的烈歧乡清水祖师庙和台北的艋舺清水岩。以下我主要介绍小金门的清水祖师庙和台北的艋舺清水岩。
小金门的清水祖师庙规模大约有90平方米,正前方有大香炉鼎立在空地上,偏右前方是一片湖。湖水碧绿,湖上莲花飘香。从湖边往庙宇看去,屋顶装饰庄严华丽,屋脊两端起翘的燕尾尤其的精致美丽。庙门口有威严大气的龙柱,抱鼓石,门枕石,还有由左青龙,右白虎延伸出来的龙虎门以及严肃的门神。庙内干净整洁,香烟袅袅。庙里有精致的石雕,木雕,匾额,彩绘,石材仿木的柱子,石作的壁面,壁面的装饰也以石刻浮雕的手法呈现。
据相关的管理人员介绍,该祖师庙已经修缮过三次,规模也是逐次扩大。当地村民大概400多户,基本上都是信众。平常日子里会有村民轮流打扫整理祖师庙。大型的节日,如祖师的诞辰——正月初六,以及常规的民俗节日,到庙里进香的信众挺多。
对于安溪的百姓来说,每年最重要的节日,即是开春时节,恭请清水祖师下殿迎春巡境。由于在乡民传说里,清水祖师生前有祈雨、修桥等功德,于是每年乡民请清水祖师到蓬莱镇的各村巡境,便有祈求祖师保护来年风调雨顺及佑得一方平安的意思。大人们端庄肃穆地恭请祖师爷,却也是孩子们的盛大节日。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备办酒席,“猪头五牲”来奉敬祖师,接着大宴宾客,客人来得越多,主人的脸上越有光彩。这个时候,安溪城内处处是欢腾的旗帜和人们,当地乡民们忙得不可开交。既要招待左邻右舍,更有可能要应对来自厦门、台湾甚至东南亚各地的亲戚朋友们。而此时台湾各地的祖师庙前,也同样热闹非凡,除了与安溪城内相似的迎春活动外,台湾某些地方还衍生了一些相当有趣的民俗。
据介绍,每年台北三峡清水祖师庙都会举办一次酬神活动,即赛“神猪”活动,村民们在年前用各种方法将猪养得膘肥体壮,待到赛“神猪”时,便由几个人扛着,浩浩荡荡地抬到大秤前,最重者便可夺魁,成为当年的“神猪”。神猪在得奖后将被宰杀,向祖师公“三献礼”祝寿,而村民们也都以摸到“神猪”,或分到一块“神猪”肉为荣,因为他们相信,这将给他们的新一年带来好运。
艋舺清水岩,俗称艋舺祖师庙,主祀清水祖师,是台湾三级古迹,位于台北市万华区康定路81号。为一座受道教、台湾民间信仰影响极多的庙宇。除主祀宋代高僧清水祖师以外,并配祀天上圣母妈祖、关帝君、文昌君、地藏菩萨、魁星、福德正神等众神祇。艋舺清水岩与艋舺龙山寺和大龙峒的大龙峒保安宫合称为台北三大庙门。
清水祖师为安溪人的守护神,早期,台北盆地周围多为安溪移民所开拓,故大台北地区清水祖师庙林立。艋舺祖师庙与三峡祖师庙、淡水祖师庙合称台北地区三大祖师庙。三大祖师庙中,又以艋舺祖师庙最具历史特色,象征泉州三邑人、同安人、漳州人与客家人外的第四种移民势力--安溪人,还见证了“顶下郊拼”,这场影响台北历史甚巨的械斗事件。
祖师庙的正殿挂有“功资拯济”匾额,此为清德宗因清法战争淡水告捷,所赐之皇帝御笔匾额。自此神迹,艋舺祖师庙香火更为鼎盛。
光绪年间,清法战争西仔反时,法国侵犯淡水,台北告急,艋舺方面认为,是因为淡水迎请了艋舺祖师庙的清水祖师神像助阵,祖师显灵,法军方败于淡水。
淡水祖师庙方面,则认为神像原属于淡水,是后来才寄放在艋舺的。
因为有艋舺、淡水两派信徒纷争,从此神像轮流奉祀,而淡水祖师庙正殿亦挂有“功资拯济”匾额之复制品。
20102月上映由钮承泽导演、阮经天、赵又廷、凤小岳主演的一部台湾电影《艋舺》,主角们所居、结义之背景地点即在艋舺祖师庙,大多数场景也几乎都在祖师庙内,甚至有不少是在祖师神像前拍摄。
为促进两岸宗教文化交流,大陆福建省安溪县清水岩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除将在台成立两岸清水祖师文化交易联谊会外,并计划将于今年十月九日至十一月三日,在台举办大陆清水祖师游台巡香及2010清水祖师文化季等系列活动。
据了解,大陆清水祖师圣驾本尊将在十月九日经小三通来台,首会相见在古都一府城台南,并由府城各界举行盛大清水祖师祀典三献大典后,福建安溪清水厂,清水祖师圣驾本尊将率众巡狩会香活动,行程范围将涵盖南瀛,嘉义,云林,彰化,台中,桃竹苗,台北县市,屏东,高雄县市等县市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预计十一月初旬驾返府城,驻跸台湾祀典台南大天后宫,接受台湾官场代表敬献府城风味饯别祀宴,在由金门抵返福建安溪清水岩,举行入火安坐盛典。
清水祖师文化已经成为了一股绵延不绝的文化力量,他是两岸人民对望时会心的微笑和紧系心灵的默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