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昆侖關抗戰紀念碑楹聯

遍地橫屍花開碧血
蒼天有眼我本英雄    
 這碑經過那個瘋狂歲月居然完美無缺絲毫無損蒼天保佑壯士顯靈             題記

1939年12月18至12月30日,以國民黨第38集團軍第五軍(鄭洞國)與日本''鋼軍''阪垣征四郎第21旅團爭奪昆侖關.三退三進終於奪回控制權.殲敵5000人,日寇少將長中村正雄被擊斃.鄭洞國五軍第一師1.3萬僅余700人.共計陣亡5600人,受傷11000人,生死不明800人,另有雜役兵失蹤傷亡6416人,是役合共傷亡約2.4萬人.

芳烈長流为國家盡忠民族盡孝
英豪繼起倍抗戰必勝建國必成                 蔣介石

血花飛舞,苦戰兼旬,攻克昆侖寒敵膽
華表巍峨,揚威萬里,待清倭寇慰忠魂        杜聿明


昆侖關下英雄記
革命軍前金石光               於佑任

戰績令人懐壯烈
國殤為鬼亦雄奇               顧祝同

百戰尚留萇氏血
九功更軼狄青勳               林蔚

編成戰史勳名重
合葬雄關俎豆新                黃旭初

注:源流( [膽仰昆侖關].陳仁德 .2012.6.9.南宁 )

附:

昆仑关诗联话铁血丰


谒铁血丰碑昆仑关引句:“斜阳古道晚风凉,拾级登临吊国殇”。曾任广西区政协副主席,广西民革主席韦瑞霖先生诗曰:“历史雄关锁翠螺,昆仑古道壮山河。纵观今日风光好,回首昔年战役多。三鼓夺旗扶大宋,几番喋血斩凶倭。枪林弹雨曾观战,鸿爪留泥剩几何”。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50公里处昆仑山和领兵山之间的山隘中,虎踞于曲折的柳州、宾阳至南宁的公路上,扼锁南宁和柳州的咽喉,后有大明山脉,逶迤连绵,纵横交错,奇险天成,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势。百里峰峦如染血,江山终究爱红装。被誉为“铁血雄关”的广西昆仑关,中国军队曾以牺牲1万多人的代价,让日军留下4700多具尸体。原宜山县县志办主任韦甘睦诗曰为证:“雄关自古数昆仑,抗战夺高镇敌氛。漫野遍横日寇骨,丰碑长表汉忠魂。峰峦兀傲男儿志,草木青葱祖国春。车疾飕飕鸣耳畔,洋洋十万凯歌声”。诗人梁少溪《攻克昆仑关感赋》“ 血花飞溅克昆仑,赫赫雄关逐战云。荒冢长埋强寇骨,丰碑永志抗倭人。河山永固昭先辈,民族图强励后昆。历史岂能容篡改,还他面目慰忠魂”。在昆仑关能与英雄浩气媲美的是汉字的魅力:杜聿明将军在题写阵亡将士墓园碑名时把“第五军”写成“弟五军”,寓意第五军将士皆兄弟;徐永昌在碑门上题“毅魂长雄”时,魂字中鬼上少了一撇,寓意阵亡将士不是鬼,而是英魂。
七律:《昆仑关大捷》“千里兼程袭桂南,雄狮怒吼气吞山。昆仑关上狼烟乱,仙女峰头战局艰。虎将挥戈枭敌首,蚍蜉撼树笑倭蛮。扶桑恸哭中村日,四亿神州喜泪潸”。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从抗战时期的报刊与近年来的历史著述中,知道了1939年底在桂南会战中有一场时称“昆仑关大捷”的战役。杜聿明在昆仑关抗日战争纪念公园题写的挽联道出了那场战争的惨烈和壮士的英勇:“血花飞舞,苦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华表巍峨,扬威万里,待清倭寇慰忠魂。”第五军抗战阵亡将士墓建在昆仑山上,山的南面建有331级花岗岩石阶,台阶前是一个三门四柱的牌坊。牌坊中门前后横额都写着:“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中门左右两柱正面分别刻着蒋中正的题联“芳烈长流为国家尽忠民族尽孝;英豪继起倍抗战必胜建国必成”。背面则分别为于右任题联:“昆仑关下英雄记,革命军前金石光”。牌坊背面是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题联:“战绩令人怀壮烈,国殇为鬼亦雄奇”。东西两门的正背横批分别铭刻有徐永昌、张发奎等人的题词。在昆仑关南5公里的九塘,被郑洞国师第3团击成重伤而死的中村正雄关墓:“孤坟荒草日黃昏,胜败当年不可论。解恨遗尸西向跪,东瀛枉为尔招魂”。中村正雄日本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长,陆军少将。在昆仑关战役中被击毙在昆仑关下之九塘。战后,杜聿明将军下令将其埋于昆仑关下,并为其题写墓碑。据传,埋时背缚双手,面西向而跪,使其灵魂永不得东归,向中囯人民谢罪。他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强的军队”。日本战史称:“中国事变以来,日本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作战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之不少”。当时的国民党第38集团军第5军,派出工兵连在昆仑山建立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纪念塔、牌坊、碑亭等。民国时任邕宁县县长,广西省政府代主席陈寿民赋诗二首:“ 昆仑关阻险,自古名战场。 侬寇称兵叛,广源潜霸强。上元计歼敌,狄帅夺此疆。邕管重光复,汉威日名扬”。二 :“昆仑争夺固南疆,倭寇败亡重死伤。忠勇国军告大捷,汉威重振帜飘扬”。
来到昆仑山下,先拜访当了22年昆仑关关长兼讲解员的欧启伦先生。老人一家四代都是守关员,谈起昆仑关战役,他就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自编自唱:“山清水秀昆仑关,战地名扬人世间。遥想当年打大仗,血流成河骨满山。巍巍昆仑山,千秋敌胆寒”。我们顺着他的指引,来到昆仑关南侧墓园入口处,只见那座牌坊相当壮观。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题“雄关铭勋”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题“气横关河”、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题“民族正气”等词。登上花岗岩石阶,直达306.2米的昆仑山顶,松柏夹道,林海波翻,这里矗立着一座16米高的纪念塔,蒋介石题:“碧血千秋”,何应钦题:“气塞苍冥”,白崇禧、李济深题写记战碑文。杜聿明在夺回昆仑关后喜吟:“北海风迷骑士道,昆仑月葬大和魂。扶桑万里樱花节,夜雨千家数泪痕”。经过这一仗,日军的“武士道”、“大和魂”精神被葬送,樱花节时分,千家万户只能向隅而泣了。望里当年盈骨海,山花凝泪奠英魂。
著名戏剧家,诗人田汉。于1940年早春,赴昆仑关慰问,当即写了《咏昆仑关之战》一诗:“一树桃花惨淡红,雄关阻塞驿楼空。倭师几处留残垒,汉帜依然卷大风。仙女山头奇石耸,牡丹岭上阵云浓。莫云南向输形势,枢相当年立战功”。参与作战的200师师长、抗日名将戴安澜,也口占一绝:“仙女山头竖将旗,南来顽寇尽披靡。等闲试向云端望,倩影翩翩舞绣衣”。诗人姚伯麟于1939年的纪事诗《南宁战中夺昆仑》曰:“掩败饰非湘战经,残军犯桂窥南宁。昆仑夺得如元夜,自古将军忆狄青”。用“狄青元夜夺昆仑关”典故。反映昆仑关战役的影片《铁血》所朗诵的诗歌:“昆仑关,千年的山关,群山环抱,苍峰似海,长长的古道诉说着你的灿烂和神奇。昆仑关,壮丽的山关,战火硝烟,残垣断壁,高耸的纪念碑记载着你光荣的历史”。笔者之所以征引了这么多诗联来印证历史,是因为作者们或亲历亲为,或耳闻目睹,身临其境以诗记史,虽然不一定是文学佳作,但大都写于事件发生的当日、次日或短时间内,比较及时准确。对于历史事件,真正采取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实事求是地还其本来面目,是最起码的要求。历史是一面镜子,但不能是哈哈镜。曾任广西区人大副主任,林克武诗曰:“登上昆仑望八方,群山环绕郁苍苍。仰瞻抗日英雄塔,沉吊南征旧战场。早见车途通四海,尚遗驿道似羊肠。人间变化凭谁说,万古风云岂渺茫”。
曾任广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郑凤林《谒昆仑关抗日烈士墓》诗曰:“清明三月雨濛濛,战士长眠伴劲松。洒血捐躯保国土,千秋万世赞英雄”。 我们不能忘记那血与火的岁月,更要铭记民族的灾难和不屈的灵魂!昆仑关同样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但先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巍如利剑指苍穹,独耸深山草木中。七十多年谁砥砺?霜锋犹染血光红”。“丰碑密密刻英名,番号依稀看得凊。八桂云山生壮气,皆因此处隐精兵”。这是一块特别形状的墓地呈品字形,如战斗序列。共有三座正方形墓,每座墓后,立有一块高1.4米、宽2.5米、厚0.3米的花岗岩墓碑,上刻陆军第五军3384名在昆仑关一役阵亡将士的英名。呜呼!残壕曾浣倭奴血,高塔长留烈士风。

(责任编辑:覃愁乐)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大逃港

1981年4月5日,我們母子幾經辛苦,終于獲準來港.之前一日由泉州華僑大廈乘坐''豪華巴士''到深圳,將達羅湖几公里的寶安路段,幾乎翻車,事關那公路凹凸不平,簡直不是車道,所有''養路班''(道班)都跑到香港去了.

自1949年至1989年,寶安(深圳)到底有多少人逃到香港,(據香港非正常人口增長有300萬之上)在這期間又遭受多少生死別離,九死一生的人間慘劇.尤是''三年自然災害'',逃港高峰期,逃的多,死的也多.1957年試過一次大逃亡,據內參記載:''不下數十萬''.不止是寶安,東莞,惠陽,廣州等......那潮水班涌漲的逃亡者把整個深圳擠得''爆棚''.好了,到62年5月5日至5月22日這一輪逃亡潮更''慘觀'',趙紫陽們用望眼鏡一看,那還得了:''有如准海戰役''.香港也頂不住啦!''如同黃河泛濫,那滚滚黃流鋪天盖地淹沒了九龍新界的蓮麻坑,打鼓嶺.港英政府不得出動荷槍實彈的軍警,強行押回华界.這一回,又值盛夏暴雨季節''淚飛傾盆,天地為之悲泣!'',''天堂邊緣的深圳河,昨日山洪暴發,驚濤駭浪吞沒了數以千萬逃亡者(婦孺居多),這又是一幅令人'毛孔悚然'的人間慘劇''.人們如是淒泣嗚咽着...(因事件太過淒慘,連香港報刊也不敢報道)

據港英官方數字:香港人口自然增長率應為:1950年  1960年 1970年
                                                                          223.7萬 264.8萬 313.4萬
 而實際人數是: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223.7萬 307.53萬 395.9萬
數字一目了然,在這其中减去合法遷港(每年1.8萬).到了今天,香港人口接近700萬,香港出生率 加''來港產子'',加''新移民'',加''非法入境''變''合法居民''經已''溶入''.祇不過....

''你聽那此'專家'分析這個指標,那個政策,他們懂得香港嗎?他們懂得甚麼是真正的香港人嗎?真正的'香港奇蹟',是我們這些人,是我們這些冒着生死被逼上梁山的人,用眼淚,用鮮血制造出來的!''

'' '改革開放'四個字,你們是用筆寫的,我們是用'血'染的!''

附:1962年廣東省缺粮情況數據(來自省檔案局)

地區 缺糧人數 缺粮數量(萬斤) 斷糧户數 斷糧人數
廣州 301517      970 ------ -------
海南 221519      600                    5207          19195
湛江 1650000    25000                39576        139146
肇慶 213869      495                    1482          4080
佛山 163433      500                    497            1530
韶關 52201       1000                  367             1373
汕頭 647613     1200                  13679         53198

先是人禍,后說天災.60年代(59 - 61)中國六憶人口,為''三面紅旗''而''犧牲''(餓死)三千萬人啊!!!

(源流.陳秉安.大逃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