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福建神明在台灣(廈大人文學院暑假調研)

2010年厦门大学闽台民间信仰
调研项目策划书



调研课题:闽台民间信仰交流融合
调研地点:闽南、台湾
调研团队:“凤凰·长城”学子调研团(人文学院暑期实践队)
指导老师:余光弘  童炎



策划目录:
一、调研课题
二、调研背景
三、调研意义与目标
四、资源需要
调研行程和调研单位
(一)前期准备活动
(二)活动的前期宣传
(三)调研行程安排及调研单位
(四)活动后期总结与宣传
经费及预算
注意问题及细节
活动相关人员及分工

一、调研课题
对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的民间信仰进行实地调研,探讨两地民间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以及闽台两地的交流现状,由此形成调研报告,并将调研成果集册出版。
二、调研背景
近年来,大陆与台湾两地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海峡两岸文化艺术节”“两岸文博会”“两岸书画艺术展”“两岸寻根”“两岸服装纺织博览会”等等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各种各样的两岸活动,海峡阻隔不了两岸人民相互了解的愿望。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在泉州参加首届两岸闽南文化节时说:“台湾文化就是闽南文化的延伸、传承,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确,台湾历史上的外来居民中有80%是来自闽南地区的。由此带来的文化传承使台湾的民间文化有着诸多相同之处。突出表现在民间宗教信仰上。闽南和台湾民间信仰的共同显著特征是非常广泛,妈祖、广泽尊王、清水祖师、保生大帝、玉皇大帝,尧舜禹三官大帝,关公,五福大帝、观音、天公等等琳琅满目在闽南,妈祖、广泽尊王、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四大信仰等是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代表,被称为“闽南四大神”。在台湾,妈祖被尊为天上圣母台湾百姓家中常在神龛中挂家常五神,妈祖位居其中。目前台湾有妈祖信仰者1600多万,占台湾总人口70%以上。生大帝是仅次于妈祖的第二大信仰,目前,全台湾有六百多座供奉保生大帝的庙宇。清水祖师的信徒有1000多万。广泽尊王庙宇有五百多座。这四大信仰在无论是在闽南还是台湾地区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7年以来,历年都有湄洲妈祖巡台湾活动。随着2009台湾妈祖联谊会跟祖庙联合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两岸信众的交流热情日益高涨。而仅2007年,清水岩就接待了70多个台胞进香团。每年农历八月以后,几乎天天有台胞组团到清水岩进香。清水岩已成为国家级涉台文物保护工程项目。20097凤山寺广泽尊王前往台湾巡安赐福,为期25天,行经宝岛台湾15县市,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2010保生大帝神像赴台湾巡
暨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活动将于425启动,进行为期12的巡游,保生大帝神像将自北向南,巡经台湾18个县市……这四大民间信仰把台湾和大陆紧紧地联系了起来,是促成两岸和谐共融的重要纽带。有鉴于此,我们拟组建“凤凰·长城”学子调研团,计划利用2010年暑假对台湾和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进行实地考查,主要对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广泽尊王等方面的材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作为最靠近台湾的大学学子,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亲身的感受两岸的同根同源,亲历两岸文化交流的历程,同时期待能为两岸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调研意义与目标
关于两岸,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周一波建议,支持民间文化组织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他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两岸同胞参与的积极热情所呈现的民间性,自发性和多样性,显示了中华文化深深植根在人民心中的现实,也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稳定性。共推民间文化交流,能够增进民族认同感。本次活动针对闽南和台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域进行调研,观察各地的宗庙,了解两地的信仰情况,收集两地民间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出版采风集,旨在期望能为加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和谐做出贡献。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校训一直铭刻在每位凤凰学子的心上,它是我们不断追求所要达到的目标,此次调研活动是在社会机构和人士的支持下厦门大学12名学生团体所开展的一次暑期实践活动,相信此次活动对厦大校训会是一个新的诠释,是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是开拓大学生视野、树立远大理想的一个平台。
四、资源需要
(一)已有资源:
  1. 人员:指导老师1名、学生12名;
2. 设备:照相机若干,摄影机1台;
3. 经费:“新长城”助学基金委员会及赞助单位支持共计约7万元人民币;
4. 相关资料:闽南地区相关庙宇的纸质资料及文献;
(二)所需资源:
  1. 台湾地区实地调研庙宇的相关资料及相关单位与人员的支持;
  2. 台湾研究院的相关老师指导及文献查阅;
  3. 学校推荐信

调研行程和调研单位
(一)前期准备活动(2010/03-2010/05):
1. 小组成员分工查阅闽台民间信仰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交流,确定相关细节;
2. 联系相关旅行社了解出入境事宜,协商费用、行程问题;
3. 做好项目策划,争取获取学校、新长城及相关宫庙支持;
4. 做成系列调查问卷,以便采访。
(二)活动的前期宣传(2010/06):
1. 海报宣传:宣传活动的整体规划及意义,海报张贴于三家村、白城、凌云、海韵等地,以扩大本次活动在本校学生间的影响力;
2. 讲座宣传:邀请资深老师举办闽台民间信仰文化讲座,为本校同学进一步了解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提供平台;
3. 设点宣传:由本团队成员在三家村举办为期两天的设点宣传,供同学现场咨询,帮助同学了解此次闽台调研活动;印发关于闽台民间信仰文化的宣传单,并进行现场分发。
(三)调研行程安排及调研单位(2010/05-2010/08):
1. 闽地民间信仰文化调研(2010/07
调研单位:
莆田湄洲妈祖庙、南安凤山寺(广泽尊王)、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
漳州龙海角美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
  调研行程安排:
1)莆田湄洲妈祖庙:行程2天;
2)南安凤山寺:行程1天;
3)安溪清水岩:行程1天;
4)厦门海沧区青礁慈济宫:行程1天。
  调研内容:
1)与所走访寺庙的负责人进行沟通,收集庙宇相关资料,并争取获得相应台湾寺庙的联络方式,做初步沟通。
2)在访察寺庙期间,尽量能够走访附近地区,与当地民众交流,以求对今
年来各个信仰的发展状况有个纵向了解。
备注:此部分活动环节若能顺利进行,能提前与台湾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将对后续赴台调研相关事宜做好安排,其意义重大。
2. 台湾民间信仰文化调研(2010/08
调研单位:
1)妈祖庙:料罗顺济宫(妈祖)、台北关渡宫台南鹿耳门天后宫、台北龙山寺 (备选)

2)清水祖师:三峡祖师庙、台南四鲲身龙山寺、清水祖师庙(备选)、 艋舺清水岩(备选)、淡水祖师庙(备选)


3)广泽尊王:台北保正殿、台南玉皇玉圣宫、台南下林玉圣宫(备选)、台南市乌桥玉圣宫(备选)

4)保生大帝:琼林保护庙、溪边顺境宫、官里的仰云殿(备选)、珠山大道宫(备选)、台北保安宫、台南县学甲慈济宫

5)鹿港镇(备选)

  调研行程安排:
1)第一站:金门(1天)
重点:保生大帝信仰
必要调研单位:
金湖镇(机场所在地):琼林保护庙(保生大帝)、溪边顺境宫(保生大帝)、料罗顺济宫(妈祖)
备选调研单位:
金城镇(金门代表镇):官里的仰云殿、珠山大道宫(保生大帝)
烈屿乡:清水祖师庙(金门县烈屿乡上岐村青岐69号)


2)第二站:台北(三天)
调研单位:
台北关渡宫(妈祖)  ps:官网、官渡宫图书馆
备选单位:台北龙山寺 (妈祖)   ps:位于台北市万华区广州街。寺奉祀十八罗汉、妈祖、四海龙王、注生娘娘等,典型的神佛合一的寺庙。旅行社常规旅游景点


三峡祖师庙(清水祖师) ps:建筑特色  台灣台北縣三峽鎮秀川里常福街1
备选单位: 清水岩 :台北万华区康定路81号,清水岩俗称祖师庙,建于1790年,是台湾最古老的祖师庙。主要考虑在台北市内。旅行社常规旅游景点
            淡水祖师庙:台北地区三大祖师庙之一

台北保安宫(保生大帝)  ps:台北三大寺庙之一,台北市大同区哈密街、保生大帝文化祭

台北保正殿(广泽尊王)

3)备选站
台中:
调研单位
台湾漳化县鹿港镇               ps:余老师建议,庙宇集中地。旅行社常规旅游景点
 
4)第三站:台南(三天)
调研单位:
台南鹿耳门天后宫(妈祖)  ps:官网、台南市安南 () 一街136 電話(06)2841386-7 (06)2840098 真:(06)2840317
备选单位:彰化天后宫

台南四鲲身龙山寺(清水祖师)  ps:台南市東區東門213427

台南县学甲慈济宫(保生大帝)  ps台南县学甲镇济生路170  由台南火车站前搭往学甲的兴南客运,于学甲总站下车,步行前往;或由新营搭往学甲的新营客运,于学甲中正路下车。 

台南市玉皇玉圣宫(广泽尊王) 
备选单位:台南下林玉圣宫、台南市乌桥玉圣宫


  调研内容:
向相关庙宇负责人获取相关资料、采访信众、实地调研、现场感受,总结领悟两岸信仰的共通共融之处。
(四)活动后期总结与宣传:
 1. 图片、视频材料剪辑及整理;
 2. 为图片配写相关文字说明;
 3. 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4. 将活动成果整理成册,付印;
5. 进行后期宣传,扩大活动影响。


闽台民间信仰调研报告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凤凰·长城”暑期实践队


调研课题:闽台民间信仰交流融合
实践地点:闽南、台湾
实践团队:“凤凰·长城”学子调研团
指导老师:余光弘  童炎
作者:全体队员

2007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闽台民间信仰暑期社会实践队
调研报告
一.   调研课题相关介绍
(一)调研课题
对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的民间信仰进行实地调研,探讨两地民间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以及闽台两地的交流现状,由此形成调研报告,并将调研成果集册出版。
(二)调研背景
近年来,大陆与台湾两地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海峡两岸文化艺术节”“两岸文博会”“两岸书画艺术展”“两岸寻根”“两岸服装纺织博览会”等等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各种各样的两岸活动,海峡阻隔不了两岸人民相互了解的愿望。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在泉州参加首届两岸闽南文化节时说:“台湾文化就是闽南文化的延伸、传承,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确,台湾历史上的外来居民中有80%是来自闽南地区的。由此带来的文化传承使台湾的民间文化有着诸多相同之处。突出表现在民间宗教信仰上。闽南和台湾民间信仰的共同显著特征是非常广泛,妈祖、广泽尊王、清水祖师、保生大帝、玉皇大帝,尧舜禹三官大帝,关公,五福大帝、观音、天公等等琳琅满目在闽南,妈祖、广泽尊王、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四大信仰等是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代表,被称为“闽南四大神”。在台湾,妈祖被尊为天上圣母。台湾百姓家中常在神龛中挂家常五神,妈祖位居其中。目前台湾有妈祖信仰者1600多万,占台湾总人口70%以上。保生大帝是仅次于妈祖的第二大信仰,目前,全台湾有六百多座供奉保生大帝的庙宇。清水祖师的信徒有1000多万。广泽尊王庙宇有五百多座。这四大信仰在无论是在闽南还是台湾地区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7年以来,历年都有湄洲妈祖巡台湾活动。随着2009年台湾妈祖联谊会跟祖庙联合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两岸信众的交流热情日益高涨。而仅2007年,清水岩就接待了70多个台胞进香团。每年农历八月以后,几乎天天有台胞组团到清水岩进香。清水岩已成为国家级涉台文物保护工程项目。20097凤山寺广泽尊王前往台湾巡安赐福,为期25天,行经宝岛台湾15个县市,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2010保生大帝神像赴台湾巡游
暨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活动将于425启动,进行为期12天的巡游,保生大帝神像将自北向南,巡经台湾18个县市……这四大民间信仰把台湾和大陆紧紧地联系了起来,是促成两岸和谐共融的重要纽带。有鉴于此,我们拟组建“凤凰·长城”学子调研团,计划利用2010年暑假对台湾和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进行实地考查,主要对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广泽尊王等方面的材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作为最靠近台湾的大学学子,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亲身的感受两岸的同根同源,亲历两岸文化交流的历程,同时期待能为两岸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调研意义与目标
关于两岸,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周一波建议,支持民间文化组织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他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两岸同胞参与的积极热情所呈现的民间性,自发性和多样性,显示了中华文化深深植根在人民心中的现实,也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稳定性。共推民间文化交流,能够增进民族认同感。本次活动针对闽南和台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域进行调研,观察各地的宗庙,了解两地的信仰情况,收集两地民间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出版采风集,旨在期望能为加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和谐做出贡献。
 此外,“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校训一直铭刻在每位凤凰学子的心上,它是我们不断追求所要达到的目标,此次调研活动是在社会机构和人士的支持下厦门大学12名学生团体所开展的一次暑期实践活动,相信此次活动对厦大校训会是一个新的诠释,是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是开拓大学生视野、树立远大理想的一个平台。

(四)调研方法
本次实践课题以观摩选点城市的主要寺庙为核心,在研习前人研究闽台民间信仰发展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我们的身体力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研究。以莆田、泉州、厦门,台湾金门,台北,台南,高雄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上网、搜寻图书、与庙宇管理人座谈、与信众交流等方式进行几地评析探索,对不同信仰的深入调查,找出闽台地区民间信仰的异同。


二.调研行程和调研单位
本次调研活动分为两部分:闽南行和台湾行。
闽南方面,我们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四座庙,莆田湄洲妈祖庙、南安诗山凤山寺、安溪清水岩、厦门海沧清礁慈济宫。我们于73日至75日间走访了这四座祖庙,成功同各庙管理委员会深入座谈,并获赠大量相关材料。同时分组对信众进行了采访。闽南行对闽南的民间信仰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并且从闽南寺庙获得的台湾民间信仰信息无疑为我们的台湾之行很好地做了铺垫。
台湾方面,我们选取典型的金门、台北、台南三地,于93日至96日间走访了将近10座庙。通过与寺庙管理人、与信众及台湾民众的交流,我们多方面了解了台湾这四大信仰的过去与现在。具体行程如下
201073:莆田湄洲妈祖庙
201074:南安诗山凤山寺
201075:安溪清水岩
2010723:厦门海沧清礁慈济宫
201093:金门 之  烈屿乡清水祖师庙, 金城镇大道宫
201094:台北 之 龙山寺 , 艋胛清水岩祖师庙
201095:台南 之  中台禅寺
201096:台南   鹿耳门天后宫, 学甲慈济宫
二.   调研成果
关键词:民间信仰  闽台
正文:
  民间信仰是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在民间流行的,多数社会下层民众对某些精神观念、某种有形物体信奉敬仰的心里状态和行为过程,包括民间普遍的俗信以至一般的迷信,是民众中土生土长自发状态的一种朴素从善的精神崇拜现象。它与宗教崇拜、封建官府祀典、风俗习惯往往交流混合,范围比宗教信仰范围更为广泛,有的已经渗透在风俗习惯中,如妈祖信俗、迎春绕境等。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特征中一个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民间信仰与人类学、社会学、史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宗教学、建筑学、艺术史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关联,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从古至今,闽地民间信仰就特别发达。林立的宫庙、成百上千的神灵、频繁的宗教活动、众多的信徒构成闽地民间信仰的基本内容。清末学者杨浚在《四神志略》中列出的妈祖(即 “天上圣母”)、广泽尊王、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四位福建主要神祗 ,即是闽南民间信仰神明的主要代表。随着闽南人的往外移居迁徙,这些民间信仰也随之往外传播,尤其是往台湾。由于闽台之间仅一海之隔,聚居在福建的闽越族又是一个善于舟楫的民族,所以有不少闽越人驾船或漂流到台湾去,这在远古社会就已开始。汉代以后,随着闽越国的灭亡,福建与台湾的来往一度中断,由于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闽台经济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呈现出不同步发展的状态。宋代以后,闽台文化又开始汇合,经过长期的交往和融合,大约在清代乾嘉年间才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闽台区域文化。闽台区域文化的形成过程,贯穿闽人大批移民台湾的始终。在台湾的汉族移民中,闽南人占全岛汉族人口83%左右。此间,闽南的民间信仰传播到台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福民间信仰通过分灵、分香、漂流等途经传播台湾后,台湾分灵庙则定期到福建祖庙进香谒祖。改革开放以来,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有了新的发展,除了成千上万的台湾信众前来福建祖庙进香谒祖外,福建祖庙的主神也应邀频繁赴台湾巡游,接受信徒的顶礼膜拜。两岸的民间信仰往来可说十分密切。由于两岸分隔,闽南与台湾的民间信仰虽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但其内容和形式多多少少已有差异,本次调研目的即为探寻两地民间信仰同异而来。
上面提到,妈祖信仰、广泽尊王信仰、清水祖师信仰、保生大帝信仰是闽南民间信仰的主要代表,即闽南主要民间信仰。我们的调研即针对这四个信仰的相关庙宇展开,以下将分块阐述。
(一)  海之传说——妈祖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 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因为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林默从小聪明颖悟,异于常人,长大后乃矢志不嫁,立意终生行善。除乐于助人,为人治病消灾外,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林默后来因某次为救落海之人而不幸牺牲,而那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起初人们祭拜妈祖只为祈求保佑出海平安,因此妈祖信仰也只是在沿海地区较为流行。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现在普遍认为妈祖除了能保佑出海平安外,对信众的其他愿望也很灵验:如升官发财、家庭幸福、求子等等,这使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妈祖。
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奉祀妈祖的宫庙,在我国沿海各省、市,例如潮州、莆田、汕头、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等以及内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区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妈祖庙
 台湾被认为是全世界民间信仰最盛行的地区,而妈祖正是台湾的第一大信仰。妈祖在台湾被尊称为“天上圣母”,人称“东方的维纳斯”。台湾百姓在家中神龛内挂“家常五神”,妈祖画像位居其中。妈祖传入台湾是在明清时期,那段时期大量福建移民抛妻别子,走上渡海赴台的拓殖之路。他们在从故乡登船下海之前,往往先请一尊妈祖神像上船,希望保佑他们战胜风浪,读过“凤涛喷薄、悍怒激斗、瞬息万状”的黑水沟。入台之后,移民往往就地建庙,供奉随船而来的妈祖神像,于是台湾岛内就有了第一批的妈祖庙。往后妈祖因屡助统治者,“水涨鹿耳门”“引舟入澳”“澎湖助战”等传说使妈祖得到政府不断的支持和帮助,妈祖信仰因此在台湾广泛地传播开来。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在日据初期,妈祖信仰受到比较大的冲击,许多庙遭毁,祭祀仪式也被迫停止。日据中后期,妈祖信仰得到恢复。此前在清代几乎没有到过台湾巡历的湄洲妈祖,在日据时期却有过数次到台巡历。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蒋介石退守台湾,两岸对峙,两岸的妈祖信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去了正常的交流。台湾妈祖信仰呈现日趋多元化与本土化。目前,台湾有妈祖信仰者1600多万,占台湾总人口70%以上。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圣母圣诞日,许多地方都要在妈祖庙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还往往有电视台的参与报道。
 湄洲岛是妈祖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台湾妈祖的“分身”常常要回福建莆田的“祖庙”进香乞火,或者邀请妈祖神灵到分庙绕境巡游,一次获得来自祖庙神灵的超长“灵力”,进一步加强“分身”与“祖庙”的血缘关系。日据时期,为抗拒日本的同化政策,一些信徒想方设法绕过日本当局的种种限制,组织乡团取道香港或日本,到湄洲妈祖庙进香或请回分灵,如1911年基隆庆安宫进香时请回黑面妈祖,1916年彰化鹿港妈祖庙进香是请回湄洲正二妈等。国民党撤迁台湾,至大陆改革开放以前,台湾民众一直无法实现到湄洲妈祖庙进香的愿望。但在19491987年底,还是有数千名台湾的妈祖信徒克服重重困难到湄洲进香并从祖庙以“分灵”形式请回妈祖神像300多尊。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两岸间的三通呼声日益高涨,许多妈祖信徒更是不顾当局的禁令,通过各种渠道前往妈祖庙进香,行程了“官不通民通,民通以妈祖为先”的局面。现在,台湾的信徒每年都会组织朝圣团到湄洲祖庙进香,抬着他们供奉的妈祖神像来到湄洲进行“妈祖返娘家”,并再次从祖庙请湄洲妈祖去台湾分灵,形成了规模很大的妈祖热。
 然而,两岸分隔之下,台湾妈祖信仰和大陆妈祖信仰多多少少已产生一些差异。相较而言,大陆的妈祖庙的规模比较大,一般都由很多殿组成,庙内供奉的神明除了妈祖之外,还有很多“副神”,俗称妈祖的朋友,主神妈祖总是位于殿的中间,两侧供奉其他神明。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大陆的很多寺庙都遭到破坏,妈祖庙当然也不能幸免,我们现在看到的妈祖庙大多是后来重新修建的,因此比较现在化——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而原始的妈祖庙多为木质结构。,台湾庙宇的规模要小很多,但在无论在庙宇的数量上还是精致程度上要远远胜过大陆。台湾的寺庙随处可见,很多寺庙都小而精致,其柱子和房顶的雕刻色彩光鲜、华丽细致,让人叹为观止。大陆历经文革,信仰的“软件”——祭拜仪式、文化等也大大丢失,后来人们才努力找回这些遗失的部分,尽力将其按原来的样式传递下来,大陆的管理人表示在这方面应多向台湾学习。台湾的妈祖祭祀活动普遍而讲究,例如每年3月间,妈祖的信男信女会陪伴台湾各地的妈祖神像步行到北港探亲。每逢此时,来自台湾各地的数十万信徒,先赶至大甲镇汇合,陪伴妈祖神像步行前往北港探亲,来回300里,历经30多个村镇,参拜沿途数不清的庙宇。年年如此,且秩序井井有条,气氛极为隆重虔诚。在运行模式上,现在大陆寺庙的运行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门票和香油钱,因此游客去寺庙参观、祭拜都要买门票,这是大陆庙宇与台湾庙宇的一个不同之处,台湾庙宇不收门票,可能他们的信众在寺庙建设这方面自愿捐款的数额较多,因此不需要“门票”这种较强制型的方式。而在庙宇发展上,台湾庙宇比大陆庙宇花样多得多,如鹿耳门天后宫作为新庙会文化的推动者,庙内有着湄洲祖庙所没有的诸多细节:时尚许愿牌、挂名灯笼、平安桥、灯墙、摄影展、文化宣传栏、图书馆。。。。这些细节新鲜时尚、体贴人意,彰显着庙会文化的新气息。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对妈祖信仰的虔诚程度上,台胞远胜过大陆人民,他们有些甚至把信仰当做自己的事业,而完全不图回报。

(二) 忠孝童子——广泽尊王
他生前没有像妈祖那样救苦救难的善举,也无像关公那般忠孝节义的事迹,更没有像孚佑帝君的苦心修行。他只是一位年仅十余岁的小孩童,因为曾经善待主人所聘请的一位地理师,因而得到地理师的指引而得道成仙。他就是广泽尊王。广泽尊王是中国福建泉州三邑南安的乡土神,又称“保安尊王”。俗称“郭圣王”、“郭姓王”、“郭相公”、“翘脚王”等。广泽尊王升天前,是名叫郭洪福的一位牧童(一说为“郭忠福”或“郭干”),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二月廿二。福建南安小溪场金谷人(今泉州安溪)。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父名郭亮,母名林素娘。父母皆受雇于杨姓地主,他七岁丧父,家境贫寒,父亡后,偕母迁徙南安县诗山,帮忙地主放牧。性至孝,路至远,每日必归家省亲。后因地理师的指点和自身的造化而得道升天。升天后屡显神迹。乡人嘉其孝,怜其殇,大家出钱出力,在坐化处筑祠纪念,称为郭山庙。郭忠福成神后,人称郭圣王。邻近乡人,争传郭孝子化身奇事,乡人纷纷前往祀求,且非常灵验,于是香火非常旺盛,有求必应。据说成仙后,郭经常显示神迹,受到历代皇帝尊封,清代光绪年间的《郭山庙志》记载,宋高宗时皇宫火灾,尊王灭火救驾有功,第一次受封;其后宋宁宗、宋理宗都曾敕封,最后一次受封则在清朝同治年间,累积封号为“威镇忠应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广泽尊王”,简称“广泽尊王”,宋宁宗并封其父母为“太王”、“太妃”。
明清时期,广泽尊王信仰随南安移民传到闽东、闽西和台湾省及东南亚地区,至今这些地区仍有广泽尊王庙,台湾省最多。福建泉州南安藉人移民台湾时,都以广泽尊王为守护神。除了在家中供奉尊王神像外,目前台湾规模较大的广泽尊王庙,计超过了三十所,以台南市的西罗殿、永华宫较著名,在北部桃园市的镇抚宫颇具规模。广泽尊王庙,大都称凤山寺,这是承袭福建泉州南安人供奉广泽尊王的凤山古寺之名而来。2009年7月广泽尊王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巡台活动,据悉,这是400多年来广泽尊王第一次到台湾巡景,所到之处引起巨大轰动。此次广泽尊王访台,对于维护和延续两岸相连的血脉,增进民族认同感,弘扬慈爱和同的精神,共建和谐社会,都将发挥积极的影响。
广泽尊王的祖庙凤山寺座落在南安县诗山镇西北两里处的凤山之上。凤山寺(又名郭山庙)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奉祀郭圣王。凤山寺绵延千年,历代皆有修葺拓建,诸多神话传说令其充满神奇色彩,是儒道佛三教的仙境圣地。文革期间寺宇遭毁,夷为废墟。1979年,得改革开放之天时,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海内外同胞的鼎力资助下,古刹得以重建。目前,凤山寺已注册登记为道佛教活动场所,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山寺素有闽南宗教第一道场之美誉,香火远播,是闽台港澳乃至东南亚等地众多广泽尊王宫阙庙宇的祖庭,一年四季海内外进香者络绎不绝,人数记有60余万次人次,每年接几百团的台湾进香团。随着改革开放,凤山寺也在不断的加快自己的开放步伐。200110月举办了首届中国凤山文化节,让凤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凤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年前来参访朝圣的海外组团和游客与日俱增,极大提升凤山寺知名度,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产生积极作用。
下林玉圣宫是广泽尊王流传到台湾的第一站,可谓是台湾广泽尊王的开基祖庙。下林玉圣宫主祀保安广泽尊王,缘自郭雨水先生为求平安横渡黑水沟,由福建诗山凤山寺恭请保安广泽尊王金身(俗称郭圣王)前来台湾打拼,所幸圣王公有灵,平安抵达府城,先人为求生活在五条港码头以苦力谋生,并将圣王公奉祀于南势港岸的郭家宗祠。期间圣王宫大显神威救了无数信众,香火日渐鼎盛。后因信众越来越多,为扩大规模,庙址屡迁,后地址与下林玉圣宫。 较之于诗山凤山寺,下林玉圣宫的规模要小得多,只有一间寺庙,但因为经过了整修,装潢相当精致。祭典活动定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廿二日。台湾地区日前正在推广“无烟寺庙”活动,由于广泽尊王生前是一位事亲至孝的牧童,“无烟寺庙”的活动主题“孝行永昭”是以宣扬圣王公的孝顺为主,不抽烟能让身体更加健康,更能身体力行的表达出“圣王公”孝顺的美德。目前,下林玉圣宫致力于创建全国独一无二的无烟寺庙,让来烧香礼佛的信徒能更有一个干净的空间。
相比妈祖而言,广泽尊王的信徒主要是福建南安诗山的移民,规模要小得多。但两岸交流频繁不下于妈祖。1984年信徒 由大陆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清溪威镇庙供请大太保回台湾,下林玉圣宫使圣王公香火再度鼎盛,于民国九十三年(甲申年)重新启建玉圣宫,同年举行入庙 庆成祈安 安座大典,翌年随即前往大陆诗山凤山寺,清溪(现为安溪县金谷镇)太王陵 封莹祭祖。2004年下林玉圣宫举行谢恩祈安五朝建醮大典,台湾庙宇管理人于八月前往清溪(现为安溪县)太王陵恭请太王、太妃王令回玉圣宫鉴醮。而南安诗山凤山寺管理人表示,为促进两岸信仰交流,将于2010年九月间,在南安诗山凤山寺举行“中华广泽尊王世界联谊大会”,并成立“中华广泽尊王文化交流协会”,希望台湾奉祀广泽尊王的庙宇参加。台湾庙宇管理人表示,广泽尊王在台湾信众不少,希望藉此扩大两岸文化事务合作,以及民间文化交流。
因为行程安排,广泽尊王信仰只选择了两座庙宇进行走访。以下对闽台这两座庙稍作比较。在管理模式上,诗山凤山寺现在已隶属于南安市政府管辖,日常的经营管理完全由政府来指派人员负责。下林玉圣宫则设立管理委员会,委员由信徒自行担任或选举产生。寺庙的日常开支全凭信徒的香油钱位置,若香油钱不够,由管理委员会人员自掏腰包,在举行一些重大活动时,由寺庙张贴公告,募集活动经费,不足的部分由委员会成员承担。在日常运营上,诗山凤山寺已经被南安市政府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进行打造,所以对于前来拜访的一些信徒或游客会征收相应的门票。下林玉圣宫作为一个完全自由开放的祭祀地,对所有人都是免费开放的,全凭信徒意愿捐献香油钱。在相关活动方面,诗山凤山寺积极支持家乡社会事业,关注民生,乐善好施,捐助公益,每年组织便民利民义诊、颁发助学金等,备受社会各界好评。由于下林玉圣宫由于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尚无进行该项活动。
作为闽南宗教的一种,广泽尊王信仰在其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不管是在闽南地区还是在台湾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两岸交流无疑能发挥规模作用。
(三) 祈雨行仁——清水祖师
清水祖师又称麻章上人,闽南一带多称为乌面祖师、清水祖师菩萨,台湾则称为祖师公、「祖师爷。相传清水祖师俗姓陈,在安溪蓬莱祖殿原名为荣祖(一说为陈昭或陈昭应(其实昭应是南宋皇帝赐封的法号),法名普足,宋仁宗庆历四年正月初六诞生于福建省永春县小姑乡。陈荣祖自幼在大云院出家,后有小成,于是便到高太山结茅筑庵,闭关静坐,后经大静山明松禅师指点,参读佛典三年,终于悟道。明松禅师授他衣钵,并告诫他:「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舍弃万缘,以利物济世为职责」,陈应便在麻章施医济药,普救贫病,麻章人士尊他为「麻章上人」。宋神宗元丰六年,清溪(福建安溪,南宋时期更名为安溪)彭莱乡(后更为蓬莱,也是受清水祖师影响)一带大旱,乡人请他去祈雨,立刻甘霖普降,因此被尊称为清水祖师。 清溪蓬莱刘氏便献张岩山,筑一精舍,延请麻章上人居住,并更名清水岩,这就是蓬莱祖殿的由来。麻章上人在此修行十八年,行医救世、独力募化、修桥铺路,人人称便,泉州、漳州、汀州一带的人都十分崇信他。宋徽宗靖国九年,五月十三日在说教中端坐而逝,享年六十五岁。地方人士感念其德泽,屡次奉报朝廷,敕赐「昭应广慧善利慈济大师」封号。
  
清水祖师有三项功绩为人称道。一,造桥:造桥铺路,便民甚多。清水祖师于永春劝造桥梁数十。到了安溪,又募捐劝造通泉桥、谷口桥、汰口桥等。清水祖师一生募捐,修造几十座桥梁,对民众生活、行动帮助极大,自然得到民众的感佩。二,施药: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药活人,是极大的善举。清水祖师以其高超之医术,在瘴疠之气盛行的闽南一带,救治了不少患病的民众,而患者无不感激、爱戴。 三,求雨:一般人认为,普通人不能掌握自然现象,如下雨与否,唯有神圣,方能成之。但清水祖师在世时,就已经屡次祈祷成功,让苍天降下甘霖,被认为有功于解决多次的旱灾。也因为求雨屡次的成功,被视为神迹,清水祖师也被赋予相当的神秘色彩。另据清水岩管理人介绍,清水祖师广种植被,清水岩满山的树都是他所值。清水祖师注重环保,清水岩依山而建,而不杂山开山,庙内仍可见突出墙壁的大块天然石头。
 
  清水祖师是台湾敬奉的主要神祇之一,位于妈祖、保生大帝之后名列第三。清水祖师在台湾的传播与安溪人移民迁台是分不开的。据参访庙宇的沿革表述,明代以后,清水祖师在台已逐步成为人们敬奉的神祇。然而,清水祖师入台传播又较多集中在三个时期:一是明末,在郑成功反清复明队伍中,有许多安溪人携带清水祖师神像随军到台湾;二是清初,李光地荐施琅平台后,林总兵镇台,在他们的极力照护下,大量安溪人携眷渡台,分炉供奉祖师;三是辛亥革命后,随着入台安溪移民的继续增加,清水祖师的信仰又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到台湾的清水祖师庙有近500座,信徒则有1000多万。故有有岩就有清水寺有安溪人就有祖师公之说。庙宇较集中的有台北、台南、高雄等地。台湾较具规模、香火鼎盛的祖师庙众多。艋舟甲清水岩被认为是台北的三大寺庙之一。高雄的洲仔清水宫、仁武福清宫的寺庙建设投资均达1亿新台币以上。1947年起重建的三峡长福岩是台湾著名画家李梅树教授与台湾名匠的呕心力作,是台湾庙宇艺术雕饰的代表,被誉为东方艺术殿堂,其庙存款达3.8亿元。淡水清水岩亦拥有余资1.8亿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