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香港鳳山寺

郭忠福(廣澤尊王)
成神。
靈異神蹟傳播(概述。閩都台灣東南亞)
廣澤尊王·郭忠福,南安诗山郭山人氏。全號“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俗稱保安尊王,郭聖王,郭府聖王,郭王公,郭姓王,聖王公,王公祖,王公,相公,聖公等。
成神
郭忠福,唐·汾陽王郭子儀之後。郭子儀裔孫郭嵩入閩,再傳為郭耀居長樂縣,郭華遷泉州居塗門,郭姓遂分南,北二支,而廣澤尊王姓郭,遂為閩南郭姓尊為祖佛。
郭忠福生於五代·後唐·同光(923 - 925年)中少時家貧,三餐不繼以孝順著稱鄉里,父早逝,無力安葬,賣身楊姓大戶牧羊後偕母東行。 。,至南安詩山十二都郭山(鳳山)下安家,為人打工,放牛為生後晉·天福(936 - 942年)間10歲(或說16歲),牧牛郭山,坐古藤上而。逝里人異之,閩國·通文(936 - 938年)中為立廟祀之,號“郭山廟”,亦號“將軍廟”。
明·何喬遠“閩書·卷9(方域志)·泉州府南安縣2·郭山”:“山有威鎮廟,神姓郭,世居山下,生而神異,意氣豪偉年十歲時,忽取甕酒,牽牛登山,明日坐絕頂古藤上,垂足而逝,酒盡於器,牛存其骨。已見夢,鄉人因為立廟,號將軍廟,偽閩·通文中也“。
清·康熙“南安縣志·卷2(疆域志)·郭山”記:“在縣北十里,屬十二都,山有威鎮廟神姓郭,世居山下,生而神異,意氣豪偉,年十歲時,忽取甕酒,牽牛登山,明日坐絕頂古藤上,垂足而逝。酒盡於器,牛存其骨。已見夢,鄉人因為立廟,號將軍廟,此偽閩·通文中事“。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山川2·郭山”:“郭山,在十二都......山有威鎮廟,神姓郭,世居是山之下”。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16(壇廟寺觀)·威鎮廟”:
“出南安縣治之北八十餘裡為詩山,詩山十二都之巨村為社山村之北,可二裡許為郭山。山有廟,廟有神,郭其姓,名忠福,居山下,以十六歲蛻化於山之古藤上,里人異之,又以其屢有靈應,因建廟祀之,蓋偽閩時也“。
“威鎮廟俗呼郭廟,在縣治北郭山中,偽閩·通文中建。
“閩書”:神姓郭名忠福,世居山下,生而神異,意氣豪偉,年十六歲時,忽取甕酒,牽牛登山,明日坐絕頂古藤上,垂足而逝酒盡。於器,牛存其骨,已見夢,鄉人為立廟,號將軍廟“。
清·光緒間楊浚“鳳山寺志略”載:
“神姓郭,名忠福,閩之南安人。先世周文王季第封於虢為虢叔,或曰郭公,因氏焉。歷六十餘傳,為唐·汾陽王(郭子儀),數傳至嵩公,始遷閩;再傳華公,分派泉州,居清溪,代有令德。
神父性孝友,無崖岸,常逍遙清泉白石間,神母感異夢而娠,後唐·同光(923 - 925年)中二月二十二日,生於清溪故里。
生即神異,氣象豪偉,以純孝聞,父薨,母攜之居南安十二都郭山,山因神名。後晉·天福初,當在丁酉,戊戌間(後晉天福二至三年, 937 - 938年),神年十歲,忽攜酒牽牛,登絕頂古藤上蛻化,時為八月二十二日,里人異之。
偽閩·通文中,見夢於鄉,為立廟,曰將軍廟“。
清·光緒戴鳳儀(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南人名錄·戴鳳儀”)“郭山廟志·卷2·保安廣澤尊王傳”載:
“王,閩之南安人,郭其姓,忠福其名唐·汾陽王其遠祖也;由汾陽傳至嵩,入閩;再傳至華,遷於泉王世居泉之南邑十二都郭山下,山以姓得名。
祖,父多隱德,母感異夢而娠,誕王於後唐·同光初二月二十二日。
王生有孝德,氣度異人,嘗牧於清溪楊家長者家,晨昏之思忽起,馳歸侍奉,依依如也。父薨,艱於葬地,王憂心忡忡,雖就牧,猶潸然淚下一形家鑑其孝,指長者山而告曰:'。窆此大吉'王然之,稽顙謝籲求長者而塋之,竣,乃歸郭山下而奉母以終身焉。
後晉·天福(936 - 942年)間,王年十六,忽牽牛登山,翌日,坐古藤上而逝母至,攀其左足,塑像者因塑其左足下垂迨母薨,里人。感王至孝,為祔於清溪故塋,其得魯人合祔之禮與!
初,王甫著靈捉,里人建廟祀之,號郭山廟,亦號將軍廟,蓋偽閩時也“。
清·同治“福建通志·卷8·山川志·南安縣”記:“去城七十里,曰郭山,其神郭姓,故名”。
郭聖王神像即一臉童稚面貌,兩眼圓睜,右腿打坐,左腳下垂。
敕封
。郭忠福孝行聞名於世,歷代官府奏請朝廷加封,奉為神明·何喬遠“閩書·卷9(方域志)·泉州府南安縣2·郭山”:“宋·建炎四年( 1130年)......其後累加'威鎮忠應侯孚惠廣澤“八字王冑為記”清·康熙“南安縣志·卷2(疆域志)·郭山。”:“宋·建炎四年......其後累加“威鎮忠應孚惠廣澤”八字。王冑為記“。
清·光緒戴鳳儀“郭山廟志·卷3·封爵”載:
南宋·紹興(1131- 1162年)間,敕封“威鎮廣澤侯”,賜廟額“威鎮廟”。
南宋·慶元(1195- 1200年)間,加封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
清·同治九年(1870年),加封“保安王”,封爵全稱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另外,郭忠福年幼蛻化成神,本無妻子,但在民間傳說中,居然還主動求聘妻室清·光緒楊浚“鳳山寺志略”載:相傳神蛻化後,有龍溪黃氏女浣衣,見金釧迴旋,不離左右,母令取之。一日,乘輿過神廟,大風,忽失所在,或言入廟坐化。宋時已加封曰“妙應懿德黃氏仙妃“。
靈異神蹟
民間所傳廣澤尊王的神蹟甚多,以保家衛鄉為主,亦有降雨,卻疾等者如:
郭山鳳山寺中現存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詩山郭山廟記”碑。據清•道光七年呂廷瓊“重修鳳山寺記”碑(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儒道釋寺廟·鳳山寺·郭山鳳山寺“),此碑應為僉事陳學伊撰。碑文見於清·乾隆”泉州府志·卷16(壇廟寺觀)·威鎮廟“,光緒”郭山廟志“,”豐州集稿·卷9“。
碑文曰:
“出南安縣治之八十餘裡,為詩山。詩山十二都之巨村,為社山。村之北可二裡許,為郭山。山有廟,廟有神,郭其姓,山以此名山之脈自文章山而來,龜山,育漿,高田,高蓋諸山環左右而向之;一澗之水自西而東,纖回曲折以入於溪;亦邑東北之奇觀也。
山以神名,亦以神勝。神之名曰'忠福',世居山下,以十六歲蛻化於山之古藤上,里人異之。又以其屢著靈應,建廟祀之,蓋偽閩時也。其後,著靈於紹興,慶元之間,宋天子至遣官敕封之,侯王其秩,廓大其廟。敕凡三,珍藏於大姓黃家,蓋四百餘年矣。廟凡再拓,則宋•撫幹陳公君說為之建,教授王公冑為之記。王之記,則大學士曾公從龍(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曾從龍“)為之書。兩碑並樹廟門外,亦已有四百餘年。
嘉靖辛丑(嘉靖廿年,1541年)之季,島寇(倭寇)不靖,鴟張於詩山,永春,呂尚四复起,詩山人褚鐸應之。大姓築堡於廟之北,與里人三四百輩避其中,堡中乏水,賊更番困之。鄰堡率鄉兵三百,以半夜銜枚直趨廟門,逐賊去,堡中因得取水,而賊死者十餘人。賊意為神也,詰朝縱火焚廟殆盡,仍更番困之。堡中炊米而餐,幾不支。是夜,天大雨,而賊所用攻堡藥亦燼於火,遂終以為神,邃遁之他方。當是時,廟中二記俱毀,而黃家所藏諸敕,亦為賊裂棄無存。其後賊平,里人稍稍复居,因以次漸葺,廟貌金碧雖未得邃如昔時,而規制宏敞,則大都不失其舊蓋予再遊時,視初遊時既有間;三遊時,則視再遊時峨然改觀矣。
予嘗讀“八閩通志”,南安祠宇僅載五六,城隍廟之後即繼以此,誠重之也。詢之裡老,雲“敕之端,有宋人記述。里人有吳德者,素事神。一日,以椽職赴京,奉香火偕往。宋帝宮火,神摩以白旗,火遂止。是以有紹興侯爵之封,其詳在敕中“。 “通志”亦頗言及之。果爾,則亦異矣。
然神能滅火於數千里外帝王之邃宮,而不能止賊火於咫尺自棲之所。“志”中又載,宋時賊將入境,神引之他往,裡得無患。乃不能遏嘉靖辛,壬之賊,使之猖狂得所欲而去;又不能預阻里人之邪心,使之葉謀呂賊以重污裡名;則何以稱哉豈污隆盛衰,天實為之,神固不能為力耶?
要之,降一夕之雨,焚囊中之藥,救三四百人之命,亦不可不歸其功於神。呂賊倡亂,里人誤附,竟不終朝而撲滅,又安知非神所為耶?語雲“聰明正直之為神”,蓋郭將軍之謂耶?
予重遊裡郭山,備詳神之終始而具著之,稗後之遊者考焉。
萬曆十六年(1588年)冬戊子十一(下缺)“
明·何喬遠(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何喬遠”)“閩書·卷9(方域志)·泉州府南安縣2·郭山”:“宋·建炎四年(1130年),寇湯勍逼近境,民欲遁走;卜神不許一日大雨溪漲,寇不能渡,有白衣乘白馬者,誘之淺涉,攻​​具漂流,黠者多溺死,蓋神為也矣。 “
清·康熙“南安縣志·卷2(疆域志)·郭山”記:“宋·建炎四年(1130年),寇湯某勍逼近境,民欲遁走,卜神不許一日大雨溪漲不能渡,有白衣乘白馬者,誘之淺涉,攻​​具漂流,黠者多溺死,蓋神所為也“。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16(壇廟寺觀)·威鎮廟”:“宋·建炎四年(1130年),寇湯勍逼近境民欲遁,卜神不許翌日大雨,溪漲寇不能渡,有白衣乘白馬者,誘之,由他路去,攻具漂流,黠者多溺死,邑賴以全,其後累加'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王冑為記“。
清·光緒戴鳳儀“郭山廟志·卷2·保安廣澤尊王傳”載:
“宋·建炎四年(1130年),湯寇勍逼近境,民欲遁,卜於王,弗許。一日,大雨溪漲,寇不能渡,王衣白衣乘白馬,誘之淺涉,黠者多溺死,邑賴以全。
紹興(1131- 1162年)間,里人吳德奉王香火入京,值宋宮火,王麾以白旗,火遽熄,故有候爵廟額之錫。慶元(1195- 1200年),開慶(1259年)間,复增封王爵。自是,王之聲轟烈震聾天地間矣!
明·嘉靖(1522- 1566年)之季,島倭(倭寇)寇詩山,鄉人築堡廟北,賊困之,不利,意以為神,縱火焚廟,碑敕俱毀。忽大雨驟至,賊之攻堡藥亦燼於火,遂懼而遁,四境獲安,僉曰:'非王之力不及此。“
國朝(清),王靈益震,凡保國安民事觀縷述。如剿×(按,點校本因忌諱,以×字代替,下同),遏×逆,殲×匪,沛甘雨,祛瘟疫,尤其彰彰者也。
迄今薄海蒙庥,每當仲秋,展墓薦馨者,猶不遠數千里而來雲“。
清·光緒楊浚“鳳山寺志略”:“明·嘉靖辛壬(?應為辛丑,嘉靖廿年1541年)之歲,島倭擾及詩山,相去二裡許,永春寇呂尚四复起,多應之。鄉大姓築堡廟北,與裡中三四百輩避居焉。堡乏水,幸鄰人率鄉兵三百,夜半直趨廟門,斃賊十餘人。逸去,因得汲。及朝更番困之,火其廟,糧幾絕,夜忽大雨,賊中火藥驟燼,驚為神,乃遁“。
清·光緒戴鳳儀“郭山廟志·卷8·雜誌”記:“光緒十年甲申(1884年),法夷滋擾,台北軍門孫開華守滬尾,血戰迭勝自晨至午,敵人開花炮子如雨,無一中傷者。居民咸見郭聖王與清水祖師陰兵助順,漫天煙霧中,隱隱有神旗森列雲“。
見之“鳳山寺志略”和“郭山廟志”的還有:
“咸豐三年(1853年),土匪林俊(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歷史事件·泉州農民起義“)由德化竄陷永春州城,蔓延南安,脅從日眾,甚猖獗,俊詣鳳山寺,禱神助,珓弗許,詢其成敗,示以簽,有“樹倒花殘勢自傾”句。至興化果中弩死。先是,俊攻州城,正危急時,忽城北大鵬山上,甲兵森立,見'郭'字其號,士卒乘勢,斬馘無數,俊奔竄南永交界,鄉團協力堵禦,神复顯靈助戰,奪獲器械,馬匹“。
“同,廈會匪黃得美等滋事,李勳伯廷鈺統兵進剿,有從逆武舉變姓名投軍,時軍中奉神香火,忽顯靈示夢,搜獲從逆,確證,誅之。”
“同治二年(1863年),惠安莊姓,到寺進香,沿途蛇行,三步一叩,或問之,曰:'老母病三年,百藥罔效,號泣不已,願以身代。 “夜夢神持藥二丸,令其母吞之,頓愈”。
“同治三年(1864年),泉,永大旱,田禾盡槁,章太守倬標憂之,偕邑侯禱於廟,未回軍而甘霖立沛,太守書”雲霓慰望'四字匾額,以答神庥“。
同治六年(1867年),官兵圍剿土匪謝險,指揮官“詣寺虔禱,隱卜方略次第,授計營員,購獲兇黨數輩,移兵直搗巢穴,平之。後謝險潛踪於省城南台,复捕正典刑,皆神庇也“。

“同治(1862- 1874年)間,溫陵(泉州)瘟疫,多死者,僉迓神至開元寺焚香頂禮,各家薦馨,神箕示禳疫文。不數日而時氣平,闔郡士庶瓣香,不忍離左右,更塑像於開元寺奉之。“(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儒道釋寺廟·開元寺“)

傳播

概述

除郭山鳳山寺(郭山廟)外,安溪金谷也建有威鎮廟,一為發祥建,一為瞻塋建,均為廣澤尊王祖廟(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儒道釋寺廟·鳳山寺 - 郭山鳳山寺,威鎮廟“)據傳自後晉·天福(936 - 942年)至今,安溪金谷是廣澤尊王迎香之處,故金谷俗稱”。佛口“明,清時期,廣澤尊王信仰與影響已超出南安縣,遍及閩南,台灣及海外。

清·光緒戴鳳儀“郭山廟志·卷8·雜誌·尊王分廟紀聞”載:“考王之分廟,始於鳳山宮及安溪威鎮廟,一為發祥建,一為瞻塋建,關係匪輕,故詳著於“廟宇”。其餘諸廟雖非若二廟之重,然香火所萃,即靈應所徵,不可無以紀之,因就所聞,謹錄如左......“

傳說,郭聖王不僅“遠人”禱告尤靈,還最喜愛庇護流寓之人,故得移民及流民之虔誠奉祀。因此對郭聖王的祭祀以3年1次的祭墓塋最為隆重。

清·光緒楊浚“鳳山寺志略”記:

“凡謁塋之歲,近如浙粵,遠如蜀楚,即至外洋,白叟黃童,扶攜跋涉,不憚千里。

附寺百餘裡村莊,遇來客,即非素識,必遮道邀款,掃榻以迎,不敢計值。

途不拾遺,偶饘膳宿無可托足,行李紛置中道,但書'鳳山寺進香'五字,不煩防守。次日,各負載,無敢錯亂。有竊取者,必自呼於路,歸其物於失者,而盜者始安。

俗多牽羊以獻,問珓,應宰即殺,應放,即置之廟,不羈維,入人家,爭伺之,塗人得之,仍還於廟,稱曰“聖王公之羊“雲”。

甚至誇張到,農曆八月廿二日郭聖王蛻化升天之日,“凡閩,浙,吳,粵及南洋群島到廟瓣香者,以億萬計。”

且據鄉老雲,先前交通不便,省外香客步行至南安鳳山寺進香,出門時把雛雞放在籃子裡,沿途餵養,到鳳山寺時雞已長大,可為供品云云。

閩省

“郭山廟志”載:清末南安縣僅十一都,十二都,十三都3地就至少有13座廣澤尊王廟,俗稱“十三行祠”泉州府的城隍廟,承天寺,開元寺,天后宮等寺廟也同祀供奉廣澤尊王神像。晉江陳埭,安海,深滬,惠安洛陽橋北,同安縣城外,永春縣西門外,廈門,漳州,興化,福州,福安,寧德,建寧,汀州,龍溪,龍巖,漳平等地也有廣澤尊王廟,或他廟同祀,祭祀神像。

台灣

廣澤尊王信仰傳入台灣始於明末清初。至今台灣以廣澤尊王為主神的廟宇有680多座,敬奉廣澤尊王的信眾有上百萬人。

清·光緒戴鳳儀“郭山廟志·卷8·雜誌·尊王分廟紀聞”載:分香台灣者,“一在台南府西門外,廟亦名鳳山寺;一在台北府城內,一在漳化鹿港(今“鳳山寺”)“。

台南市西羅殿刊行“西羅殿志”載:康熙元年(1662年),泉州府南安縣郭氏6房祖先,奉郭聖王分身東渡來台,在昔時台南府5條港渡頭一帶,以當碼頭工為生郭氏一族特別團結,剽悍勇武,成為渡頭的碼頭老大,控制該碼頭地盤;而供奉郭聖王的場所,也由簡陋的“聖公館”,發展成日後巍峨壯麗的“西羅殿”。故“總統”蔣經國也曾親自蒞廟行香祭拜,並賜匾“保安天下”。尤其台南市“做十六歲”的成人禮習俗,酬謝神明,歡宴親朋,便是從這群南安郭姓族人傳開的。

陳梅卿“說聖王,道信仰 - 透視台灣廣澤尊王”(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2000年)載:統計分析,全台主祀廣澤尊王廟宇最多地區為台南市,台南縣,再次是台中縣,屏東縣。台南市內即有3廟,近郊又有1廟,為全台信仰最密集地區。台中縣則集中在以清水,沙鹿為中心及其鄰近之大雅,大安鄉。這些地區多是泉​​籍移民較多之處,說明了寺廟之取名或分香或紀念祖廟,與原鄉泉州南安詩山“鳳山寺”有極深淵源,鹿港鎮鳳山寺亦不例外。

台灣的廣澤尊王廟,大多認南安鳳山寺為祖廟,不少廟的廟名即稱“鳳山寺”,即使西羅殿廟額也高懸“鳳山古地”巨匾,以示根源。陳梅卿“說聖王,道信仰 - 透視台灣廣澤尊王”(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2000年)載:在台灣主祀廣澤尊王的寺廟,僅取名“鳳山寺(宮,廟)“的有11家,分別位於雲林縣土庫鎮中山路(明•崇禎八年(1635年)創建),嘉義縣義竹鄉溪州村[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創建],彰化縣鹿港鎮德興街[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創建],屏東縣萬丹鄉加興村[清•道光廿六年(1846年)創建],竹頭崎台南縣南化鄉玉山村[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創建],高雄縣大樹鄉檨腳村實踐街[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創建],台南縣南化鄉小崙村[清•光緒卅二年(1906年)創建],宜蘭縣頭城鎮合興路(清末創建),台北縣板橋市仁化街(1945年創建),高雄市旗津二路(1984年創建),台南市公園路(創建年代不詳)。

日治初,台灣信眾每3年都要組團到南安郭山祖廟進香朝拜,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中斷。近年又恢復進香朝拜活動,據1990年統計,僅簽名留念的就有台南,台北,新竹,高雄等十多個縣市計57個進香團,人數約2000名,此後只有增多並無減少。

東南亞

隨著閩南人的出洋謀生,郭聖王信仰也遠播新加坡,印尼泗水,菲律賓馬尼拉,馬來西亞吉隆坡,怡保,仙打根,吧巴,緬甸仰光等國家和地區。香火傳播東南亞各國的廟宇有300多座。新加坡南安會館所建的鳳山寺,規制完全仿自郭山鳳山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