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牧童到神明
郭忠福從小就很孝順,牧羊為生。父親早逝後,他為了奉養母親,將父親安葬後專心侍奉母親。
高人指點郭忠福將父親骨灰撒在羊圈下的吉地,並指引他跟隨「銅笠」、「牛騎人」的指示前往定居。
十六歲那年,郭忠福在郭山古藤上端坐,身體盤腿、面色通紅,隨後羽化成仙。母親趕來時,伸手拉住他,讓他眼放四方庇佑遠人。
人們感念他的孝心,在坐化處建廟供奉,稱他為「郭聖王」,後因其廣施恩澤而尊為「廣澤尊王」。
傳説郭忠福曾顯靈拯救村莊於水火之中,顯現神蹟。在台灣,廣澤尊王更是傳説中的「妖魔剋星」,專門鎮壓、驅逐邪祟。
另有傳説稱,南宋時期宋理宗的太后病重,一位身穿白袍的神醫前來,診治後痊癒,皇帝追問其名姓,得知是福建南安郭山人後,便加封了「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建立大量廟宇: 許多在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發跡的華僑,集資興建了傳統建築風格的廟宇,如「鳳山寺」、「保安宮」等,供奉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信仰伴隨着移民來到香港,建造《香港鳳山寺》
非遺文化:每年農曆二月廿二的“廣澤尊王誕”活動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廣澤尊王作為閩南移民的重要信仰,在港澳地區與當地的中華文化傳統融合,將發揮着文化傳承的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